清晨,河南省郑州市尚座中心四楼的电梯门刚打开,一群孩子便举着自制的《山海经》神兽陶偶冲向“喂泥剧场”。与此同时,一位白发老者站在“黄河音潮”装置前,耳机里的浪涛声与屏幕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共振。
这里是郑州“理在·阅空间”书店——一座4000平方米空间、6万册藏书和9部智能装置构成的“未来剧场”。
书店主理人李坪渌引导记者看向正在上演《红楼梦》皮影戏的舞台,观众伸手触碰飘落的“桃花”,竟能闻到淡淡清香——这是书店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的嗅觉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使用过这类装置的读者,纸质书复购率比普通顾客高出41%,《天工开物》《考工记》等典籍借阅率增长近五成。
多元化的体验背后,是出版业“内容活化”的深层变革。书店将《草木染技法》拆解成材料包和15分钟短视频教程,半年售出2.3万份,带动原著销量上涨290%。在书店主办方河南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任振茂看来,书店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失去文化内核。在这种理念下,书店开发的各种衍生品也颇具特色——与故宫联名的AR笔记本,扫描《水经注》段落就会浮现黄河古河道三维模型;《华夏手造》系列书籍配套的珐琅材料包,帮助读者亲手烧制“景泰蓝缠枝纹”。
有多样的活动,也有弥漫的书香。工作日晚间的“深度阅读区”很受欢迎,需提前3天预约,周末亲子活动占客流60%。书店悬挂的128个木质信箱里塞满了读者的手写信——一名高三学生写道:“在‘给光剧场’看完《活着》改编的沉浸剧,我终于懂得文字背后的重量。”
动人的实验还藏在“图书漂流2.0”计划中。70岁的读者张建国带来1958年版《红旗谱》,扉页上带着煤油灯熏染的油渍。用这本书换走《人工智能简史》时,他在书页写下:“机器算不出月光落在黄河上的声音。”3天后,拿到这本书的程序员小王用代码生成了一段模拟潮汐的声波,并附上二维码:“这是数字时代的月光。”这本书随后流转至下一名读者手中——一名历史系学生用VR复原了1963年的黄河夜景,并将数据芯片嵌入书脊。这里的读者,正以各自的方式,与书香为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1日 12 版)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