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内蒙古,鲜花竞放、杨柳吐绿,焕发出勃勃生机。
73年前的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
73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赢得并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守望相助,呵护崇高荣誉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内蒙古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让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焕发出时代光彩。
今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大地蔓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78岁的“人民楷模”都贵玛向该旗红十字会捐款5000元。她还向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乌兰席热嘎查党支部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
与此同时,当年受到草原母亲抚养呵护的那些“国家的孩子”也纷纷行动起来,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
包头市达茂旗司法局干部查干朝鲁说:“20世纪60年代,草原母亲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们,今天国家有困难,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厚爱。”
草原母亲和“国家的孩子”在特殊时期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大爱,生动演绎了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血浓于水的深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内蒙古840多名白衣战士请缨出征,驰援湖北武汉、荆门、随州。自治区先后支援湖北600吨牛羊肉和牛奶等生活物资,内蒙古社会各界向湖北省捐款1.14亿元。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担当,战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懈奋斗,涌现出了何建华、包长命、秦红、徐润平、滕逸鹤等一批先进个人。
在内蒙古,民族团结的故事代代相传,民族团结的事迹感人至深。
当年,为支持国家的航天建设,额济纳旗三迁旗府,把最好的牧场献给了航天事业。为建设包头钢铁集团公司,达茂旗人民献出了白音敖包圣山。为保护集体羊群,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与暴风雪顽强搏斗,表现了草原儿女的坚强与勇敢。
改革开放以来,草原各族儿女发扬守望相助的光荣传统,团结一心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好干部牛玉儒、草原神医王布和、模范检察官潘志荣、社区“总理”武荷香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台专门文件,采取一系列创造性行之有效的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条件。
2019年国庆前夕,我区27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3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
团结奋斗,建设亮丽北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起来,创新方式载体,推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全区各地创新方式,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在社区生根发芽。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成立了少数民族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一站式办事大厅设立少数民族特色服务窗口,切实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子女上学、法律服务等难题。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腾格里社区举办以“祖国情系千万家、民族团结你我他”为主题的民族艺术故事会,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居民讲解阿拉善历史文化,加深广大居民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巴彦社区通过开展评选民族团结家庭、社区民族团结之星等活动,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社区里11个民族8957名居民生活得其乐融融。
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学生们从小树立历史观、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手段。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三实验小学把校园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将蒙古语纳入校本课程,并配备蒙汉兼通的专任教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乌审旗第三实验小学校长王金才说:“学生在校内学讲蒙古语、学唱蒙古语歌曲,回到家中还可以给父母展示学习成果,孩子们学习蒙古语的热情非常高。”
民族团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鄂尔多斯市每年安排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经费200万元。还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筑起从小学到大学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体系。
作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了各族学生相互了解、尊重、包容、学习和欣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工作正在扎实有效地开展。截至目前,全区有4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78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示范市。
自治区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精心呵护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抒人民情怀、演人民生活、聚人民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人民心中。
自治区民委主任奇锦玉说:“在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工作的同时,自治区将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民族团结入脑入心,拓展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不忘初心,续写发展篇章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自治区成立73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和精心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生动实践,祖国北疆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
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721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7852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9.7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5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2019年底,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帮扶带动下,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白音乌拉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呼其图等2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今年3月,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全部摘帽,总计57个贫困旗县实现清零,3681个贫困嘎查村脱贫出列。
自治区国家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减少到2019年底的1.6万,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至0.11%。
近年来,自治区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和少数民族脱贫攻坚行动,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
“十三五”以来,自治区民委累计向全区20个边境旗市区投入中央及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1.54亿元。2020年,中央及自治区累计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62亿元。
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把中央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和自身奋斗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减少”。
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自治区把七成左右财力用于民生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长足发展,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扎实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族群众的日子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更加红火起来。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提高非一线边民补助标准,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保护、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整理和研究,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自治区民族工作做出了明确的部署。
面向未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建设亮丽内蒙古,书写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壮丽篇章!
(内蒙古日报 记者苏永生)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