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闻网消息(记者 张丽清 李艳红)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小康,千百年来承载了中国人民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谱写新时代内蒙古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之年。当此之时,新华融媒启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力求通过质朴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挖掘老百姓奔小康的故事,呈现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时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和生动实践,礼赞人民、讴歌时代,激励人们为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为内蒙古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敬请关注。
一股浓浓的豆香味远远飘来,看有人来,一位穿戴整齐的老妇人满脸笑容忙出门招呼。她就是冯何秀,是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大红城村远近闻名的做豆腐能手。乡亲们送爱称“豆腐西施”。
冯何秀家门前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庄东西,距离她家门口100米之外,一块“小全豆腐”的牌匾分外显眼。
棕红色的大门敞开着,不时有买豆腐人出入。
一进大门靠西侧是一排房屋,这是冯何秀的豆腐“加工厂”,左侧空地种了些蔬菜、庄稼,长势正旺。南面是正房,靠东一间冯何秀住,靠西一间则是冯何秀的二儿子一家居住。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屋内虽没有多少摆设,但是被打理收拾的井井有条。
6月30日,记者来到冯何秀家已经是上午10点,她说,每天早上8点左右,豆腐就已经做好了,10点左右差不多全卖完了。
六道工序“点”出幸福生活
剥皮、浸泡、磨、煮、点、压,六道工序缺了哪道都做不成劲道、口感滑腻的豆腐。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冯何秀就没了睡意,开始这六道工序。从选料到生产再到出锅和销售,全由冯何秀一人完成。
不善言辞的她没有看出任何对生活的抱怨与不满,她总是有条不紊地做着各种营生。“别看冯大姐平时里不爱言语,人家可是靠做豆腐发了财。”买豆腐的村民对记者说道。
冯何秀淡淡的一笑。“我也不多做,不然一个人实在忙不来,一天一锅豆腐,一锅豆腐70斤……”冯何秀说,一锅豆腐也就能挣70元左右,日子是没问题,靠的就是辛苦、坚持。
冯何秀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虽然早晨8点制作完豆腐,但是屋后,她还种了3亩玉米,养了猪、羊,再加院子里还种了平日里吃的蔬菜。
“一倒头,睡的可香了。”冯何秀难得开玩笑地说道。这番话,被站在一旁的二儿子王瑞兵听到,他努力控制着眼泪,一个人独自走开。
其实,母亲的苦,儿子最懂。
幸福生活的背后
把时间拉回2012年,华灯初上,在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大红城村冯何秀家。屋内除了炒菜做饭声,还有一家人的聊天说笑声,“除去一切开支,还能有三四万元的收入。”王小全边洗脸边跟媳妇冯何秀计划着当年的收成。
“开饭喽!”王小全看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和二个儿子、一个姑娘围坐在一起,累了一天的他顿时疲乏全消。
然而,这一切都在2013年戛然而止。王小全因脑溢血去世,治病花费37万元,给家庭留下24万元巨额债务。冯何秀的天塌了。
她失去了往日笑容,甚至卧床不起。可是,看着三个孩子,她咬紧牙关站了起来,继续着丈夫留给她的一切。
然而,祸不单行。
开货运大车的大儿子心疼母亲,总想多拉几趟活儿,把欠下的外债尽快还上。可是,就在他极度疲乏下,稍打了一个盹,意外发生了。
丈夫、长子接连身故,“豆腐西施”冯何秀,一度成了村里的祥林嫂,除了流泪,没有任何可以让她站起来的力量。
“小全豆腐坊”也一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奋斗才有出路
2015年,已成家立业的王瑞兵看着长年卧床不起的母亲,心急了。他决心辞掉城里的工作,回来陪母亲,重操父亲留给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小全豆腐坊”。
可是,王瑞兵的回来并没有让冯何秀有任何好转,但是看到绕着屋里屋外奔跑嬉戏的小孙女,冯何秀腾一下坐了起来。“不能让这个家就这样散了!不能对不起老王!”
冯何秀开始下地做饭,又开始拾掇家里家外的杂活儿。见到母亲振作起精神,王瑞兵心里开心极了。
年近六旬的冯何秀很少有坐下的时间,她也不想闲下来,“怕想事”。
“只要能动弹,就不怕没饭吃。”冯何秀常常这样对王瑞兵说。
“妈就是我的动力!”王瑞兵表示,他不能再让母亲遭罪,决定辞去城里工作,留在豆腐坊,让母亲享几天清福。
冯何秀不仅感动着自己的子女,更加感染着全乡的人。
大红城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积极作为,按照扶贫工作将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主动上门鼓励冯何秀重启加工王小全豆腐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呼市市委编办派驻大红城乡大红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布和朝鲁介绍,“小全豆腐”使用当地地下水和优质黄豆浸泡制作而成。制作过程全部是王小全生前留下的传统工艺。因当地水质符合加工豆腐条件,再加上精选的黄豆质优品佳,使得王小全豆腐口感好,在大红城乡乃至和林格尔县都有良好的口碑。
布和朝鲁说:“对冯何秀家,2016年以来采取产业、健康扶贫,社会兜底和代缴养老保险等帮扶措施。同时将冯何秀的‘王小全豆腐’指定为乡政府食堂专供豆腐,拓宽了‘王小全豆腐’的销路。”
据了解,大红城行政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132人,已全部脱贫。其中稳定脱贫6户13人不再享受扶贫政策。2016年,冯何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2017年脱贫(享受扶贫政策)。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村安装上了网络,这一切感谢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才让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大红城村村民郑根和说。
村南缓缓流淌着浑河水自东向西,两岸青山叠翠,四望秀色无涯。透过浑河两岸密密麻麻的绿,依稀可见掩映在绿波中的大红城村,7月的空气里弥漫着丰收的气息,浓郁的绿荫,庇护着勃勃的生机。
一群洁白的山羊惬意地“徜徉”在村里的小路上。养羊主人李文喜说:“我们村依山傍水,一年四季空气清新,现在让我去哪我都不去。”提起大红城村的环境,李文喜一脸高兴,依托浑河流域肥沃的草木,李文喜养了500多只山羊,他告诉记者:“这500只羊足够一家人生活,现在吃的都是纯绿色、无污染食物,在这里生活再舒服不过了。”发挥地域优势,大红城村在浑河两岸种植高产示范玉米、葵花,种植林草、果树,订单式种植党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岸的人们正沿着浑河顺流而上,走出了一条通往致富的康庄大道。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