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十三五”,迈向“十四五”。回首过去5年,乌海市持续聚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生态环保攻坚区、投资贸易首选区、优教优医普惠区”,开创了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对于工业城市乌海而言,工业是经济升级的主战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5年间,乌海市持续通过嫁接改造转、增量注入转、科技提升转、结构调优转、重组做强转“五转”方式,大力推进存量变革,促进增量崛起,加速变量突破,点燃了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位于乌达工业园区的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年产8000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由美国卡博特公司和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公司合资建设,是目前全球业界最先进、单炉产能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项目生产出的气相二氧化硅可应用于复合材料、制药、风电、半导体等领域,大幅提升现有原材料综合利用附加值。自去年投产以来,该项目以其全球领先的生产工艺、环保技术,成为乌海市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项目。
5年间,乌海市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光伏产业、机械制造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的多极支撑、多轮驱动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去年以来,随着卡博特气相二氧化硅等一批新材料项目的建成投产,陕汽国六型重卡成功下线,宝武炭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自治区首座加氢站投入使用,乌海市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47.7%提高到80%。
5年间,乌海市立足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布局创新链,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企业投资一批高端项目、技改一批低端项目,严控过剩、低端产能投资,推动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如今,该市煤焦化企业全部达到年产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正筹备升级建设年产500万吨煤焦化项目。目前,煤焦化产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推动乌海原煤就地转化率由建市初期的不足2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
为筑就投资“洼地”,增强地区发展活力,乌海市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压缩到85个工作日以内,减少审批材料60%以上,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34%的事项实现“马上办”,75%的事项实现“一次办”,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该市营商环境评价综合排名居全区第2位,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理念一变,生态优先。5年来,乌海牢牢坚守生态底线,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先后实施海勃湾至海南城际快速通道绿化、甘德尔山沙坡花草带绿化、黄河库区大坝绿化等多项重点生态工程。在乌海湖西岸、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形成了3000亩的防护林带,在东岸形成了3万亩的环湖生态系统,湖水荡漾,沙山、草地、湿地、绿树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适度有序开展建成区园林绿化,城市内的绿肺不断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5平方米。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除长期停产和废水不外排的企业外,全部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且不定期开展排污口巡查。黄河乌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水体。
与此同时,乌海市采取最严格的措施,组织实施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焦化行业提标改造、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烟尘扬尘粉尘综合整治“四大工程”,出重拳治理大气污染。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积极会同周边地区共同向污染顽疾开战,制定完成了《乌海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出台了自治区首个矿区环境治理地方标准,全市105家矿山企业全部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
过去的5年,民生是这座城市最幸福的底色。乌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十项指标全部“清零达标”,2018年底,全市1281户28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年贫困人口的人均年纯收入达17773元。
基本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城乡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57%和70%,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均居自治区前列;开工建设棚改住房8085套,又一批棚户区居民搬入新居;在园幼儿学前3年毛入园率98.5%,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95.4%;医改成果获国务院表扬,一批公立医疗机构设施得到改善,乌海结束了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
在由北京师范大学民生发展课题组举办的新中国民生发展70年研讨会评出的全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中,乌海市位列第46位。
如今,很多乌海人都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面貌变了,路更宽了,楼更高了,景色更美了;家乡的人文变了,乱闯红灯、随地吐痰的少了,互助友爱、文明礼让的多了;家乡的美景多了,公园多了,绿地多了,休闲活动场所多了。从过去脏乱的煤城,到今天文明开放的现代化水上新城,乌海人的自信心更足,自豪感、幸福感更强了。(内蒙古日报记者 于海东 郝飚)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