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拓宽优质普惠教育资源覆盖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表示,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公平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应创新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胡卫委员说,当前虽然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区域性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城乡和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仍有较大差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依然不充分,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还存在短板,这事关教育公平能否真正落实,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胡卫委员表示,让每个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应拓宽优质、普惠教育资源的供给渠道和覆盖面。建议按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乡学校布局规划,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同时,应探索合作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突破体制性障碍,发挥优质学校及优秀师资的辐射引领作用,在不同类型学校间构建优质资源交流机制,以强带弱,整体提升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促进教育资源惠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胡卫委员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 伟)

  全国政协委员徐自强:增强城乡居民抵御疾病风险能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同时也是一份接地气、提士气的报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30元,这是政府给城乡居民实实在在的“红包”。医保基金池由个人缴费、政府补助以及其他收入组成,参保人数越多,政府财政补助就越多,医保基金池的总额就越大。近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三保合一”,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统一,同时,组建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全民医保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徐自强委员指出,当前还有部分农民不愿参加新农合。然而,越是经济状况差的家庭,越要参加新农合,因为他们没有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而新农合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份保障。

  今年两会,徐自强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医保的提案,建议推行强制性新农合制度(有的地方农民和城镇居民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依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分西部、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3个不同档次缴纳医保费,而报销应同等对待,起到“富帮穷”的作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加大供给让新市民租得起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认为,长租公寓是青年人走出校园后、买房之前较为适合的居住方式。实际上,租房过渡已成为大多青年人的选择。

  关于长租公寓持续运营,姚劲波代表认为应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保障资金安全。要健全长租房经营机构资金监管制度,整顿租赁企业高风险经营行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行业健康有序运转。

  二是持续加大房源有效供给,并向新市民群体倾斜。引导各地出台个人租赁收入所得税减免等政策,鼓励居民将闲置住房通过合法租赁机构长期出租,激活潜在房源,提高存量房屋利用率。尤其要加大一二线热点城市、热点地区的长租房供给,平抑住房价格,让群众租得起房、租得起好房。

  三是稳步推进“租购同权”落地,充分保障租房者权益。政府部门应保障租房者和购房者在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也有助于更多的青年人在居住问题上转换思路,选择更多样、更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而不是一定要购买住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 倩)

  全国人大代表张冬云:全面构建养老服务支持体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新举措令人关注。如何更好发展养老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指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与之相对应的养老服务发展还处于由传统兜底保障向基本公共服务转型时期,尚未形成成熟定型的服务体系架构和行业管理格局,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够、质量不优、供给不精准。

  张冬云代表表示,当前在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不明确等问题。要从法律政策、支出机制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全面构建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的养老服务发展支持体系,推动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希望国家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出台养老服务发展纲要性文件,构建养老服务法律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建立合理的国家财政性支出机制,保障养老服务发展经费需要;健全养老服务保险支持体系,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论证和试点步伐等。”张冬云代表说。

  张冬云代表表示,基于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迫切需求,安徽正从保基本、优管理、强支撑3方面着力,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疗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亚东 白海星)

  全国政协委员严可仕:跨省通办落脚在办关键在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这是国家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环境,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表态。”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严可仕表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群众和企业共同的呼声。“跨省通办”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其核心是要通过政府梳理企业、群众最需要的高频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跨环节、跨地域的通联模式,最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异地办事需求。

  “‘跨省通办’落脚在‘办’,而‘办’的关键则在‘通’。然而,政务服务目前还存在‘三难’问题:一是互联互通难,二是数据使用难,三是业务协同难。”严可仕委员指出。

  针对这些问题,严可仕委员建议从3方面予以推进:一是优化调整“跨省通办”事项业务规则,形成全国统一的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二是南北、东西省份电子政务对口援助机制,缩小区域间差距。三是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政务信息大数据平台,多维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破除数据壁垒。

  严可仕委员举例介绍,福建福州、陕西渭南两地已于近期联合推行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按照“全域一体”原则,打破了属地受理、属地审批的限制。严可仕委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往返福州和渭南办事每人每次交通费和误工费1000元、每个“跨省通办”窗口年均办件300件的标准测算,每开设一个“跨省通办”窗口每年累计可为申请人节省办事成本约30万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景)

  全国人大代表王守聪:培育全产业链让农民多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倍感振奋,充满信心。黑龙江要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中走在全国前列,千方百计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告诉记者。

  王守聪代表表示,北大荒集团把北大荒高质量发展体系植入周边农村生产经营各环节,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今年北大荒集团将继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强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王守聪代表认为,要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走出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将小农户吸纳到“供、种、管、收、储、运、加、销”全产业链中。围绕种子、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集团化运营供给,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种地“降一块”;围绕提供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降低市场风险,为农民种地“保一块”;借助营销渠道,在粮食和农产品销售环节为农民种地“增一块”。通过土地托管、技术环节承包、专业化服务等形式,让农民获得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劳务收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 浩)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确保减税红利落实到位应享尽享

  减税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强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到的冲击较大,减税‘礼包’体现了政府为市场主体纾困,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的鲜明态度。”小微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吸纳就业能力大。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减税举措再次聚焦小规模纳税人和小微企业,体现出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对于助企纾困、激发活力,以及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发挥积极作用。

  马新强代表表示,此次减税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体现了党和国家支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好政策要看得见、摸得到,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地要把减税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这样,才能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杜秀萍)

  全国人大代表李寅:利用生物质能促进清洁取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我国实现这个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表示,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供暖,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清洁低碳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李寅代表提出了6项建议,均与完成这个目标相关。他表示,生物质能供暖成本接近燃煤,在资源富集区甚至低于用煤成本。我国城乡每年产生有机废弃物约63亿吨,折合标煤约8亿吨。但这些资源能源化利用率不足5%,若能提至50%就能为200亿平方米的取暖面积供暖。

  李寅代表表示,解决县域、农村清洁供暖难题,可以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通过生物质热电联产、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生物天然气等多种方式进行。对积极满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改造任务重、改造成效明显、严格遵守环保标准的地区项目,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免税、取消公用事业附加费等方式,降低清洁供暖成本。

  同时,李寅代表建议,将生物质供热等清洁供暖项目列为政策性低息贷款的重点支持项目,对于为实施生物质供热项目贷款的企业,适当延长贷款年限,下调贷款利率。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清洁取暖项目的技术研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 磊)

编辑:默旋
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呼和浩特:桃花朵朵开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