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3月,乍暖还寒。正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传来好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自治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指明了方向,让内蒙古各族儿女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习近平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从2014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四次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对内蒙古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对内蒙古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内蒙古2500万各族儿女紧密团结,为建设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努力奋斗。
回顾内蒙古“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民族工作可圈可点: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的实施意见》,为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政策支撑。
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自治区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十三五”期间,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市),全区51个地区和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27个地区和单位被命名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45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50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3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认同等内容,出席全国两会的我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鄂晓梅说:“增强文化认同,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全国人大代表梅花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共同发展繁荣的基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当中,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孩子们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全国人大代表代喜院说:“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感恩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全国政协委员杜明燕说:“增强文化认同,就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引领广大基层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021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模范自治区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崇高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面向未来,全区2500万各族儿女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心中深深扎根。
自治区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汇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守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苏永生 章奎 及庆玲)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