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772元/月,居全国第七;农村牧区低保平均标准达到6731元/年,居全国第九。
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85%和70%左右。
冠脉支架迎来千元时代,我区参保群众用上了质优价廉的冠脉支架……
“十四五”开局之年,好消息接踵而至。这一个个令人振奋温暖的数字,是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最好注脚。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全力推进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加坚实牢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广覆盖,万千群众享有基本保障
2021年4月,乌兰察布市农民刘三格年满60周岁,辛苦了大半辈子的他,每个月固定领上了养老金,尽管数量不多,却也是份安心的保障。
2021年3月,赤峰市元宝山区一低保人员因患精神疾病住院,生活陷入困顿。元宝山区民政局得知情况后,为他紧急拨付5000元临时救助资金,并将他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此后他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在我区,千千万万的群众享受着这样的保障:
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0.6万人,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83.9万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城镇低保保障对象30.4万人,农村牧区低保保障对象131.8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不断推进,参保人数逐年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广覆盖,不仅仅体现在保障范围、人数上,更体现在保障种类上。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生育等风险时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目前,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根据困难群众实际情况,我区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基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2021年以来,9681.3万元临时救助资金帮助全区7.38万遭遇急难的群众解了燃眉之急。281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一样纳入保障范围。-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31.44万名困难残疾人和28.95万重度残疾人每个月分别能领到100元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贴标准均排在全国前列。
此外,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6.5万人,确保职工在伤残或失业时其基本医疗和生活有保障。
稳增长,幸福感更加充盈
养老金又涨了。2021年我区退休人员定额每人每月增加56元,这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7年上涨。
低保金又涨了。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4%、6.7%,这是全区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连续15年上涨。
涨的是实实在在的数字,也是老百姓心里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充盈。
看病吃药花钱更少——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全面取消封顶线。
前后将51种治疗重特大疾病和罕见病等临床必需、疗效确切的药品纳入门诊特殊用药目录,参保患者可以在门诊使用这些药物并进行医保报销,有效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用药负担。
落实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三批共112个国家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72.7%,百姓用上更多质优价廉的药品。
养老有更多选择——
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每年将55%以上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公办养老院308所,民办养老院443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22所,农村牧区互助幸福院1590所,牧区老年公寓9所,建成具备综合功能的街道级社区养老服务机构5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2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22个。
社会救助更加公平——
持续加大对农村牧区社会救助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推进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截至目前,农村牧区低保平均标准占城市低保平均标准的比例由2020年的71%增长到2021年的73%。同时,形成了收入核算一把尺子、救助认定一套程序,程序严谨、公开透明、民主公正的低保对象综合认定标准化指标体系。
更健全、更公平的制度,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使社会保障安全网编织得更牢更密,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惠民生,满足群众美好期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跨省异地就医开通以前,异地就医人员必须先垫付医药费再拿着收费单据回参保地报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如今,区外参保群众在我区所有具有住院资质的655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我区退休异地安置、长期异地居住、常驻异地工作三类参保人群去全国所有定点联网医院就医,都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切实解决了百姓“看病垫支难、报销跑路烦”的难题。
同时,自治区医保局通过采取简化异地就医备案程序、扩充备案渠道等措施,为异地就医参保人员提供便利。2020年1月,自治区本级铁路驻外工作人员许建伟通过微信小程序成功备案到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长期驻外工作异地就医备案的人员,标志着在我区零跑腿、不见面即可实现异地就医备案。
从回参保地结算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窗口办理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可实现异地就医备案,方便的是百姓,体现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于细微处见真情。
构建从自治区到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社区)的五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标准化、现代化社保经办线上线下服务大厅。推行“不见面服务”,全区人社系统190个服务事项中,152项服务实现网上办理;自治区本级123个服务事项中,117项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大力推进“减证便民”工作,取消证明事项149项,减少证明材料226类。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于无声处显温情。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举报线索督办和反馈机制,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大对定点医药机构监管、检查力度……2020年,全区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8100家,现场检查覆盖率达100%;处理医药机构9227家,拒付、追回、罚款医保基金合计7.49亿元。
建立统一的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软件平台,全面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建立了低保对象认定标准体系,做到社会救助不落一户、不落一人,也坚决不养懒汉,让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所盼就是努力的方向。唯有不断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才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霍晓庆)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