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一个晴朗的秋日午后,距离黄河东岸50米的农场里,一个6岁的小男孩一边快乐地吟诵着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边拿着一把铁锹有模有样学着大人在挖渠灌溉。一旁的爷爷王启侠笑眯眯地看着自家孙子。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亲近传统文化。刚好社区里建设了共享农场,我就带着小孙子来认养了一块地。”70岁的王启侠说,“这也是我们现代都市人‘归园田居’的一种别样体验。”

  “去给阿姨摘点柿子吃。”王启侠话音还未落,小男孩就扔下了铁锹,兴冲冲地跑去摘西红柿了。

  退休多年的王启侠是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街道中河源社区的居民,平时爱好各种文艺的他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我这一小块地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产出的蔬菜自己家根本吃不完,种了玉米、豆角、茄子、辣椒和秋葵,亲戚和朋友都来摘。”王启侠说,共享农场实现了他“种地自由”的梦想。

  “中河源社区是由原绿园村、富园村、中河源村合并成现在的涉农社区,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有耕地2685亩,基本农田215亩。”中河源社区第一书记郭智邦介绍说。

  郭智邦告诉记者,社区西邻黄河,沿岸长约2.2公里,草滩湿地100余亩。这里距离市区仅仅2公里,与市区已融为一体。社区里各类树木分布合理,瓜果蔬菜粮食作物种植较齐全。2002年建立的占地3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蔬菜赢得了市场认可,2002年获得自治区农牧厅首批绿色产品认证,是得天独厚的农业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仅仅是社区小有名气可不行,让社区居民增收才是“王道”。

  为改变农业生产的单一性,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中河源社区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利用辖区内70亩闲置土地资源,联合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资300万元,建立了中河源社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共享农场是产业项目之一。

  共享农场共有田地30亩,分为45个小院,每个小院3分田地,通过集体或个人认养的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次性支付管理费,合作社可以代为管理,也可自己参与种植体验,从中收获耕种体验乐趣。

  如今,整片农场被金色的竹篱笆分隔成45个大小不等的院落,这些院落内种了近20种时令蔬菜,瓜果都已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即使是烈日炎炎的下午,共享农场内依旧有不少通过认养种植的市民在小院里打理自己的菜地,忙得不亦乐乎。

  “共享农场提高了农地利用效率、减少了农产品的浪费。高质量的组织活动,把消费端的客户和农场联系在一起,人们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这样既能赚钱又有社会效益。”郭智邦说。

  目前,小院已全部被认养,村集体经济收益约13万元。并且,共享农场通过吸纳代管工作人员的方式,已经解决了10多名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还通过“认养+采摘”“认养+养老”“认养+亲子”等多种模式经营的共享农场项目,创建农业生态绿色产业园,扩宽消费群体、延伸产业链、增强吸引力,带动城郊采摘、农家乐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改善经济状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归园田居’的生活,真的很美。”王启侠说。

  今年,中河源社区还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乡村振兴产业园内发展菊花种植和菊花茶深加工项目,种植了20亩金丝菊和皇菊。预计每亩菊花产量在200公斤左右,收益2到4万元。此外,社区还建成了一条长230多米的独具风情的葫芦种植采摘长廊。除了采摘活动,葫芦还可以出售或制作成葫芦烫画、葫芦雕刻等工艺品。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做强这些农业特色项目,不断壮大富民产业,带动农区居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郭智邦说。(内蒙古日报记者 许晓岚 张慧玲 郝飙 霍晓庆 包荭)

编辑:刘嫱
0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高考倒计时30天 莘莘学子争分夺秒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