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召开自治区民营企业座谈会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及答记者问
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头等大事,春节上班第一天就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精准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9月16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充分听取部分民营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力促进内蒙古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面,通报企业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意见建议基本情况
经梳理归纳,12位民营企业家和协会代表在座谈会上共提出7个方面、44条意见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意见建议涉及面广。这些意见建议涉及企业筹融资、产业规划发展、人才引进培育、优化政务服务等各方面,大到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建议,小到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具体事项,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参与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热情和对政府工作的信任。
二是意见建议针对性强。44条意见建议中,涉及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等就有21条,占总数的48%。可以看出,广大民营企业家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前瞻性、规划性问题高度关注,同时也说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改进和加强。
二、办理落实情况
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将办理好意见建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改进政府工作、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企业所需就是政府所急,企业所盼就是政府服务所指,企业的痛点、难点就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点。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企业心为心、以企业事为事,挽手迎难、联手解难、携手克难,设身处地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成本、筹资融资、要素保障等问题,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各副主席及时研究批办分管领域的有关意见建议,有力推动办理落实。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求,政府办公厅第一时间将座谈会上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梳理分类,及时明确承办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提出办理责任、时限和质量要求。各承办牵头部门把意见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研究切实可行工作措施,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工作质效。
二是强化沟通协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办理事项解决办法,做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步调协调,确保把问题解决到位、把实事落实到位。比如,企业提出的支持草种业发展的建议,涉及林草、农牧、财政、自然资源、人社等部门,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商,采取电话沟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诉求,与企业共商解决办法,有针对性推动落实。比如,企业提出的节能减排、电力供需矛盾建议,能源、发改、工信等有关部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精准施策推动问题解决。对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事项,尽最大努力争取支持。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我们加强督促检查,着力推动意见建议办理落实,由自治区政府督查室牵头,采取电话催办、书面督办、专项督查等形式,持续跟进事项办理。下一步,办理情况将及时向企业进行反馈,并了解办理工作的满意度。年底前,还要对建议企业进行一次“回访”,对办理工作再次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
从目前办理情况看,44条意见建议中,已有7条通过制定出台政策予以解决,有19条通过点对点措施得到了解决,有3条通过协调解决,剩余15条将纳入工作台账持续推进解决。
比如,对企业提出的帮助摆脱“限电”困境问题,自治区能源局及时采取对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发电机组进行专项监督、优化调整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有序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推进储能设施建设、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推动在建发电项目及配套电网送出工程建设、推动115处煤矿列入国家保供煤矿名单、落实电煤长协全覆盖等多项举措,极大地缓解了煤电供需矛盾,最近一段时间,全区未实施有序用电。
对企业反映的能耗指标不足问题,自治区强化节能降碳相关政策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按照“控落后、保先进”的原则,制定出台《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准入管理,督导限制类、淘汰类产能有序退出,大力支持鼓励类产业项目,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比如,对涉农企业反映区内产品“走出去”、品牌“走出去”、企业“走出去”的意见和愿景,自治区出台了《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支持各地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自治区农牧厅制定了《“十四五”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五年行动计划》,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品牌建设。截至目前,草原肉羊、河套向日葵、科尔沁肉牛、大兴安岭大豆等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已有62个民营企业得到项目支持。同时,组织企业参加中国绿色食品、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等系列展会,搭建“蒙字号”农畜产品营销平台,助推区内产品、品牌和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再比如,对企业提出人才引进、培养、员工福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等意见建议。自治区针对企业员工住房、医疗问题,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自治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单独设立民营企业人才需求板块,扩大民营企业引才的知晓度和覆盖面;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自治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36个高职专业群、161个中职专业参与建设,为企业领军人才和员工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自治区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奖补办法》和《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谋发展、促转型、降成本、优环境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构建起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通过举办2021年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大会、多次召开民营经济专题会议等形式,专门成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全面推行“蒙速办・帮您办”工作,启动实施“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项目”,推动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三级“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快速处理诉求、政策个性化推荐等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协同发力,积极行动,通过更新《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自治区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制定《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关于依法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意见(试行)》、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建设融资服务平台和信用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为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快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营商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全区民营经济呈现稳步恢复发展态势。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228.56万户,同比增长4.3%,占比97.5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2217户,占比72.4%,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2.3%,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6.6%。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898.34亿元,比年初增加95.21亿元。民营企业用电成本降低42.99亿元。
尽管我们服务民营经济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企业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我们加压加力、用心用力持续改进和提升。自治区将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和对接渠道,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在制定和落实政策措施、提升工作效率、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久久为功,不断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真正从优化政务服务、增强政策供给中提高满意度和获得感。
发布会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永军、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国俭、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宁云飞、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张文辉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在做好民营企业服务,特别是围绕能耗双控、招商引资等领域有哪些工作举措和成效?
张永军:感谢您的提问。这几个方面,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结合职能定位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政策举措。实行能耗双控是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完成了国家要求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其中单位GDP能耗下降8.9%。民营企业座谈会后,我委与中环光伏、威风稀土、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和工信、财政、能源等部门召开了服务民营企业座谈会,共同研究提高能源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正在制定自治区《加强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能耗指标分配方法,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高附加值产业用能需求,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进一步加强项目引进和落地服务工作。今年以来,自治区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了自治区省级领导联系盟市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制度,盟市、旗县参照建立了包联机制,顶层顶格推进项目加快建设。二是加强招商引资,自治区先后在上海、江苏举行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办了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参加了丝博会、西博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62个,总投资3500多亿元。三是做好投资服务,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周期精细化服务,今年自治区已召开4次重大项目厅际联席会议,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林草地征占、能评、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以及项目用地、用水、筹措建设资金等难点、堵点问题超过400个。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1-9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4%;今年全区开工亿元以上企业投资项目1977个,累计完成投资2788亿元,同比增长19.5%。
三是积极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一是畅通民营企业诉求意见渠道。建设了“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旨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便捷的诉求受理解决和政策精准送达等服务。全区12个盟市全部上线运行,截至11月15日,注册市场主体5.1万家,推送惠企政策3900余条,已解决企业融资信贷、减税降费、资金支持、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意见诉求900余条。二是以点带面助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开展“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系列项目”,主要包括“重点民营经济投资合作策划交流”“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内蒙古投资推介”“内蒙古民营企业品牌和优势特色产品推广”,以及民营经济政策研究等内容。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帮助企业和地方达成合作近20项。下一步,将在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意见诉求的基础上,务实做好服务民营经济工作,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自治区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部分企业提出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请问在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方面,自治区金融系统制定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国俭: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作一简要介绍。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区金融系统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支持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强化信贷资金供给。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证监局共同制定了《关于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深入开展金融“保项目、入园区、进企业、下乡村”行动,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组织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现代能源、民营经济、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示范性对接,组织金融机构与各盟市、旗县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对接,组织推动金融机构班子成员带队走访民营小微企业,与企业主“一对一、面对面”对接,解决融资诉求。截至2021年9月末,全区共有11.9万户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主获得了信贷支持,比年初增加7814户,贷款新增414.9亿元,同比多增292.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新增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新增额的46.5%,高于去年同期25.4个百分点。
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围绕企业上市涉及的“公共服务、金融服务、法律服务”,自治区建立了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企业上市金融服务主办行工作机制、重点企业IPO会诊机制等3项机制。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行动,组织业内专家对企业进行专项会诊辅导,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企业上市稳步推进。如内蒙古大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采矿权续期顺利办理,农行、中行等金融机构在企业困难时期不抽贷、不压贷,政金企协同,全力保障了大中矿业的上市进程。近期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企业上市挂牌奖补办法》对企业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奖补标准,对实现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合计1300万元的资金奖补。今年以来,内蒙古大中矿业、优然牧业、大唐药业公司先后在深交所、港交所、北交所上市,实现了内蒙古企业A股上市9年来的零突破,境内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双突破;2家企业上市进入证监会审核,1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30家企业进入重点孵化培育期,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2021年前10月全区企业实现股权融资74.3亿元,均为民营企业融资。
在债券市场方面,自治区建立了企业信用债券风险防范协同工作机制,对全区信用债券兑付实施到期日管理,截至10月末,全区已如期兑付信用债92支,兑付资金928.94亿元,自治区债券市场已连续39个月没有出现实质性违约,有力维护了资本市场良好信用环境。2021年前10月全区企业发行债券融资845.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融资680.25亿元,占比80.5%。
三是积极解决企业诉求。围绕自治区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部分企业提出的生产资金季节性短缺、贷款门槛高、运营资金不足、抵押率偏低等问题,自治区相关金融机构组成了牵头银行,开展行长进企业调研活动,精准对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部分金融机构已经为企业增加了授信额度。
自治区金融管理部门将在巩固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政策传导落实,加大政金企对接力度,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精准化的产融对接机制,大力培育孵化上市后备企业,全力推进企业上市进程,为民营企业破解困局、走出困境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
记者: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助力区内民营企业和产品品牌“走出去”的?
宁云飞: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以“守住安全底线,聚焦民生关切,服务发展大局”为目标,汇聚市场监管职能和技术优势,多措并举,着力助推内蒙古优质企业、产品品牌“走出去”。
一是创新实施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民营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质量竞争力。自2019年起,逐年分批推进,聚焦现代煤化工、羊绒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区选取124家企业,为其提供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比如,帮助佰惠生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助力企业精细化管理,吸引了法国乐斯福公司、新疆水控农业发展集团与之签订合作协议。
二是实施标准化提升行动,有效搭建自治区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标准”桥梁。紧贴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扩大标准供给,建立并推进59项自治区高质量标准体系,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1103项。围绕全区农畜产品、羊绒纺织、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77家企业在全国对标达标平台上注册,1072家企业1449种产品已完成与国际标准比对。推动8项水泥标准与蒙古国互认,全面推进标准国际化。
三是实施“蒙”字标认证,打造内蒙古品牌行动,为内蒙古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擦亮招牌”。针对内蒙古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我局通过“高标准+严认证+强监管+优服务”的方式,让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批准的首家以质量认证的方式打造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在北京召开以“‘蒙’字标为世界甄选草原尚品”为主题的发布会;组织“蒙”字标获证及认证企业参加“2021年第十六届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积极主动与深圳、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商定开展“蒙”字标认证与“圳品”“品字标”“上海品牌”等的共建合作机制,持续扩大“蒙”字标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内蒙古绿色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链相关企业质量提升需求,做好质量基础技术服务,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继续推进“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对标国内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积极推动与俄罗斯、蒙古国标准比对、开放工作。聘请知名机构为“蒙”字标获证企业提供营销策划和质量管理咨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动“蒙”字标产品走出去。
记者:近年来,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全力推进政务服务领域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办事效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今年,自治区推行政务服务“四办”改革,已成为助力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的有效举措,请问,目前,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文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我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将“蒙速办、一网办、掌上办、一次办、帮您办”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
一是加快“网上办”,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通过线上“一网”、线下“一窗”,让企业办事不求人,服务效率再提速。全面推进自治区本级部门垂建业务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现政务服务“进一网、能通办”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目前,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4300多个部门的事项已入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现有注册用户2013万。全区已累计梳理政务服务事项57万余项,并将涉企服务事项设立专题,全区事项网上可办率已达90%。自治区本级和14个盟市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启用“综合一窗受理”系统,累计受理办件42万余件。
二是升级“掌上办”,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全面打造全区统一的“蒙速办”移动端平台,聚焦提升服务完备度、体验度和精准度,加快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将企业群众关注的高频、重点应用服务向“蒙速办”APP进行整合,全面提升移动端服务水平。目前,“蒙速办”APP实名注册用户1069万,访问量超2亿次,区本级累计接入527项服务应用,已经上线自治区发改委、市监局、税务局等部门的“e登记”“蒙企通”“电子税务局”“政策厨房”14项涉企功能应用,逐步打通政务服务与民营企业间的“最后一百米”。
三是推行“一次办”,提升政务服务集成度。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力推进审批服务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将多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变“多头管”为“集中办”。目前,全区设置“一次办”窗口563个,组建“一次办”人员队伍679名。103个“一次办”事项在全区普遍推开,全区累计办理联办事项6.1万件,相比改革前,办事材料、办理环节和办理时间平均压减50%左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四是做好“帮您办”,助力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全面推进投资项目代办帮办改革,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协调推进、协办帮办服务,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审批流程,推动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投产。各级组建代办帮办队伍、设置服务窗口、公布代办帮办事项,形成“纵向三级联动、横向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推动解决项目审批中的问题,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目前,全区开设“帮您办”窗口296个,配备代办员队伍2900余名,助力2000余个项目加快落地,改革效应逐步显现。
我们将坚持把“四办”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全力打造“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的“蒙速办”政务服务平台,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更好服务全区民营企业。(记者 李永桃)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