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领跑者光伏发电基地。孟和朝鲁摄
包钢节能环保改造项目——脱硫塔筒吊装现场。
通辽市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风电场。马建荃 摄
运送风电叶片的车辆行驶在阿拉善戈壁。马建荃 摄
星空下的光伏电站。孟和朝鲁 摄
料峭轻寒,位于鄂尔多斯市蒙苏经济开发区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施工,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大型吊车起起落落,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远景科技集团的该项目旨在实现高比例、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使用,预计今年建成投产。届时,一条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贯通的绿色能源产业链条将率先在内蒙古诞生。
“碳中和带来的能源革命,将带动工业革命,继而驱动一场科技革命。零碳产业园将成为新工业革命的摇篮,而鄂尔多斯完全有可能引领绿色新工业革命。”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说。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碳中和将推动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无碳转型,实现无碳新能源对高碳化石能源的替代,推动工业体系由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转变。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项目对于构筑绿色能源及零碳新工业体系,无疑将起到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
“双碳”背景下,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始终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如何转?怎么升?“双碳”背景下,现代能源经济如何破题?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减排降耗做减法、“追风逐日”做加法、创新驱动做乘法的绿色发展之路。
减排降耗做减法
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高纯铸造生铁项目生产现场,火红的热铁水从炉中汩汩流出。该项目是2019年乌海市引进的工业转型标志性工程,生产出的高纯铸造生铁可广泛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赛思普相关负责人介绍,“氢冶金”工艺由于加入了氢气,取消了烧结和焦化等重污染工序,碳排放量降低30%以上,并且节能降耗优势明显,综合能耗较传统高炉低60千克/吨铁。
“目前我们投产的工艺已实现利用20%的氢替代煤进行冶铁,计划于2025年实现全氢工业化冶炼。”负责人介绍。
实现“双碳”目标,推进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是关键。
为了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内蒙古出台一系列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制定“路线图”,倒排“时间表”,减碳降耗“挂图作战”。
——出台《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从严控高耗能行业产能规模、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过剩产能、推动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快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步伐;
——出台《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意见》,严控铁合金、电石、焦炭、钢铁、电解铝等传统低端“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出台《“两高”违规项目整改“清零”行动方案》,全面开展违规“两高”项目分类处置,实现整改“清零”;
——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煤电节能降耗及灵活性改造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到2023年,淘汰落后产能95.35万千瓦。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双碳”背景下,内蒙古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据自治区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能耗双控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8.3%,能源消费总量同比下降1.2%,能耗强度和总量两项指标连续3个季度保持“双绿”。
“追风逐日”做加法
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的当家产业,已成为自治区六大支柱产业之首。2021年,内蒙古能源经济在全国实现“六个第一”:煤炭实际产能全国第一,电力总装机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全国第一,外送煤炭全国第一,外送电量全国第一,外送电能力全国第一。
然而,当家产业也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我区产业结构倚能倚重,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郭启光说。
“推动内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
坚定目标,明晰路径,齐绘蓝图!内蒙古“追风逐日”,全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全国首个火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辽市现代能源“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内蒙古推动绿色载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国家首批开工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在鄂尔多斯落地,沙漠“借绿生金”再添一笔。
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首批机组(50万千瓦)成功并入内蒙古电网,内蒙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再次提速。
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倒逼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内蒙古摆脱“一煤独大”的路径依赖,瞄准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
“力争年内续建和开工新能源规模超过4000万千瓦,新增并网新能源2000万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0%左右,为实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奠定重要基础。”在2022年内蒙古能源工作会议上,自治区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金豹这样说。
创新驱动做乘法
一块黑黝黝的煤炭、一瓶晶莹剔透的白色聚丙烯颗粒、一卷食品用保鲜膜,在内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内整齐排列,煤炭实现“由黑变白”的华丽转身。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盛产“黑金”的鄂尔多斯把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到资源转化升值上,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攀升。
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付飞雄向记者介绍:“鄂尔多斯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压舱石’作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打造从‘一块煤’到‘一匹布’、到高端化工品的产业链,实现煤炭从原料到材料、由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源源不断的驱动力。2021年初,在鄂尔多斯全部4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不到20%,经过一年的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三清零”行动,已有26%的企业实现“三清零”,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4.7亿元。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鄂尔多斯在创新之路上昂首阔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要用好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为内蒙古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战略支撑。”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说。
据自治区科技厅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1年,内蒙古在氢能、大规模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稀土、生态环境等领域先后安排科技重大专项33项,“煤炭地下气化”“大规模飞轮储能”“源网荷储”“火风光储一体化”“二氧化碳矿化”等一批先进能源技术在内蒙古开展攻关和转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经过专家组论证通过。专家组一致认为,方案紧密结合内蒙古“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需求,所提出的减碳路径符合内蒙古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特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战略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变资源驱动为创新驱动。创新发挥的“乘数效应”必将助力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向绿色化、清洁化、高端化加速迈进。
骏马奔腾似潮涌,一日千里独行空。库布其沙漠腹地,由196320块蓝色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栩栩如生,格外吸睛。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一如这昂首奔腾的骏马,向着“双碳”目标奋蹄疾驰。(记者 许晓岚 康丽娜)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