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种植大棚内景
□北疆新闻网、北疆新闻APP、北疆云记者 李艳红
4个草莓大棚,年收入20多万元……
2010年,走出校门刚两年的贾利平,在很多同学还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之际,通过4个大棚“轻松”赚到了自己的首桶金,这是他做梦都不曾想到的。
贾利平,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浩村人。这个位于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村庄,是呼和浩特二级水源保护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该村成为草莓种植明星村。
沿着城市外环快速路,驱车半个小时便可到达。
村两边宽阔的道路,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被许多网友称为“颜值”与“气质”并存。
“虎子,快来给婶子看看,这几天草莓长势不行,用了你推荐的办法还是不行……”
听到一半,贾利平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车钥匙冲出了家门……
现在的贾利平,有了个新身份——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他话不多,但讲到草莓种植,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贾利平
草莓种植第一人
2009年,大学毕业的贾利平待业在家。就在他打算找工作时,村委会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建基地、盖大棚,鼓励村民试种草莓。
看到这个消息,贾利平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1斤草莓最高能卖到100多元,还有农牧局科技人员上门指导、政府大力扶持,他动了心思。
“读书不就是为了走出去吗?大学毕业了回家种地?”贾利平的做法,父老乡亲们并不看好。
但贾利平决定试试。那年,他承包了4个大棚,当年就获利20多万。
“扩大种植。”贾利平说干就干。贾利平说,他最多时种了30个大棚,但因受各种因素影响,收益和种植20个大棚的收益差不多。
“盲目种植。”贾利平及时总结。
从30个大棚到现在12个大棚,从大规模到精细化,从盲目种植到计划种植,一路走来,贾利平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生产计划、精细化管理和市场规律对草莓种植的影响。
10多年来,从不被认可到现在草莓新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护等,贾利平除了照顾好自家的大棚,他还要照顾好乡里乡亲的大棚。
10多年的种植经验,使他成长为行业专家,并被聘为呼和浩特科技特派员。
王利俊
年入10万不是梦
“种3个草莓大棚,每年收入10多万。”村民王利俊高兴地说,“这要感谢‘小叔叔’”,说着指了指一旁的贾利平。
“叫叔叔不一定年龄比我大,是因为辈分比我高。”王利俊说。
讨思浩村曾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因土地贫瘠,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47岁的王利俊没读过多少书,一直在家务农。向人们讲述自家变化时,他脸上少了喜悦的表情,慢慢蹲下点了一根烟,看着一个个烟圈随着光晕散开……
凭着年轻力壮和不服输的性格,王利俊从事过奶牛养殖,蔬菜大棚种植,而这些并没能改变他的生活。
他不想像向父辈那样“认命”,又到城市里去打工。直到2009年,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那一年,他也像贾利平一样参与到村里的草莓种植。
“头一年种植,亩产4000多斤,思谋也没思谋自己还能挣到这么多钱,比种菜收入翻了3倍。”说起这些,王利俊又点起一根烟,“头两年新城区政府出资引进种苗,后来就自己去外地学习,引进优质草莓苗。”
经过多年摸索,王利俊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管理大棚的经验和技术。
有人说,一个大棚每年获利三四万元,年景好的时候一个大棚就可以获利10多万元,为什么不多种几个呢?
王利俊说,“草莓也要优生优育!”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王利俊坦言,年收入10多万已不再是梦,不仅自己不用外出打工,而且农忙时节还会雇人。
看着旁边媳妇忙碌的身影,他有些心疼地说,其实种植草莓挣的就是辛苦钱。冬天,草莓花一旦冻了,虽然第一茬花不行了,第二茬花还可以继续开,但是会影响到草莓结果。只要一天照应不到,一年就等于白干。
陈建军
家里有了读书人
52岁的陈建军,被乡亲们称为“最有经济头脑”的人。
老人们常说,“瓜一亩,菜一分”,结合自家姐姐在外村种菜,收益就比种玉米、高粱收益高,陈建军也决定试试。
“那些年人工便宜,雇一个女工一天只需25元,现在一天100元,而菜价却没有提高多少。”陈建军果断试种2个大棚。
他说,要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还有。本着这个理念,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2个蔬菜大棚。
赶上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但最让陈建军开心的,不仅仅是因为种植草莓让他家改变了“门第”,更主要的是一儿一女都考上了大学,姑娘现在已毕业工作,是一名医生。
陈建军说,他看到了家族的希望,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更多的是家里有了读书人。
“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
“一出门就挣上钱,不用出去找工作,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位于讨思浩村的百鲜现代农业园区一成立,57岁的王爱云就来这里打工了。
温暖湿润的大棚被王爱云收拾得整整齐齐。“活不累,平日里疏花疏果,摘除老叶,每月能挣3000元。”
王爱云
王爱云和老伴儿每月都能领到失地养老金,但是老伴儿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今年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多挣点奶粉钱。”王爱云乐呵呵地说。
她告诉记者,不仅她在园区上班,儿子也来了,在生产车间工作,而且还带来了村里的好多姐妹。
“今年推出了立体式种植,草莓产量翻了一番,以后将全面推广。”园区生产部负责人白二奴说,这里有380多座大棚,草莓销路很好,年产值3000多万元,为讨思浩村村民提供了70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从新城区农牧水利局了解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处高原地区,属典型的冷凉气候带,光照条件好,产出的草莓品质好,糖分高,产量大,非常适合草莓种植。
包装环节
如今,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过“互联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依托百鲜现代农业园区、讨思浩现代农业园区、塔利现代农业园区、野马图腾轩农业园区等草莓观光采摘农业,拉动草莓产业发展,解决了千余村民就业,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致富。红彤彤的草莓,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完)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