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萌动,沃野复苏。内蒙古千里平畴上, 一台台农机奔驰,一垄垄良种播撒,奏响春耕备耕“交响乐”。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内蒙古贡献。
结构调优、供给有效,绘就“农”墨重彩好“丰”景
春耕时节,“扩种大豆”成为今年的热点。
在赤峰市宁城县,农业技术推广团队对农户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培训已经进行了半个多月。培训覆盖到每个乡镇,技术专家结合农户传统种植习惯,紧紧围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从技术要点、良种选择、科学施肥、防病控虫、农机具的配套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镜头转向包头市,“一田多收、一种多效、一季多用”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来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在土右旗明沙淖乡,金丰公社与乡政府签约,承接全乡玉米套种大豆服务,为广大农户重点打造金融保险、农资套餐、生产托管等服务。明沙淖乡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种植示范区建设和技术培训,着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双赢。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全球粮食安全受到普遍关注的背景下,提升大豆产能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粮食安全。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扩大豆、增油料,只是内蒙古各地区各部门盯着市场调结构、调品种,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一个缩影。
稳粮守耕地,让“粮仓”更充盈。内蒙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在2017年就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5100万亩,主要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200万亩,用于大豆生产。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推动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坚决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明确全区93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撂荒,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挖潜增产量,让紧缺品种多起来。从耕地保护利用着手,内蒙古把更多农田变为良田,今年将新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1350万亩,加强盐碱地改造利用,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强化现代化农作物制繁种基地建设,今年将建设集中稳定的玉米杂交良种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80万亩左右,大豆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以上,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产业升级、链条拉长,奏响“逐绿向优”新乐章
人勤春早,不负春光。
眼下,正值河套地区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在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知欣农牧专业合作社,不少村民向合作社负责人郝军咨询土地托管的事儿,并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合同。
从2020年开始,知欣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内蒙古朔河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为当地农户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托管服务。全程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经营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亩产效益,让农户们尝到了土地托管的甜头。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巴彦淖尔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扩大特色种植规模,增加订单种植品种,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塞外粮仓”产能不断扩容的背后,是内蒙古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的坚定步伐。
发力供给侧,田野里唱响“逐绿向优提亮”春耕旋律。
生产逐绿,“舌尖”更安全。实施农牧业产地环境净化工程,推动秸秆、地膜回收利用,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整县推进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聚焦重点品种严管严打禁用药物超标问题,加快推进农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品质向优,田间连车间。内蒙古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有效增加优质粮油供给,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亮点纷呈,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一批好粮油产品纷纷涌现,一批“内蒙古好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逐步打响。
品牌更亮,价值链更长。实施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重点培育敕勒川味道、锡林郭勒奶酪等一批优势特色区域公用品牌,6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品牌”。截至去年,认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982个。
体系调顺、效益凸显,挑起增收致富“金扁担”
调结构,不能把农牧民的利益调低。
“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好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应对农资价格上涨压力,积极争取中央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实施补助。”
“及时下达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落实好中央保障产粮大县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
……
2月24日,在全区春耕备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一系列重农惠农政策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政策加力,激活农民“调优”积极性。
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智能化农机产品等机具补贴力度;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认证,各盟市、旗县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传承等因素,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种得好”也要“卖得好”。精准补贴、技术指导、培育品牌……一套套“组合拳”稳定种粮农民收益预期,让农民扎根土地有盼头。
——优质优价,农民种粮更有奔头。
2022年,内蒙古将继续在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发力,全面启动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建设。坚持“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产销合作、推广订单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带动地方农民持续增收、企业持久受益、消费者得到实惠。
——“龙头”带头,“田保姆”领着农民干。
内蒙古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规模经营户达到28万个,创建各级示范场5942个。还深入开展农牧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创建10个第二批国家级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69个合作社入选国家级示范社。积极发展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8个旗县开展了示范县创建,全区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达到8679个,托管服务总面积达到7539万亩次。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目标已经明确,内蒙古将在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新征程中砥砺奋进。(记者 韩雪茹)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