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放】
小草数据指挥中心。 蒙草科研人员检测土样。 蒙草全自动种苗生产线。
内蒙古大草原是首都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好这片大草原是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事。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指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就有这样的美丽风光。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要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蒙草种质资源库。
蒙草种业中心大厅。
蒙草走路草坪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最佳发明奖。
蒙草种业中心外景。
蒙草土壤资源库。
蒙草科研团队。
蒙草走路草坪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生态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美景如画。
5月时节,走进蒙草良繁技术研究院,只见工作人员正忙着用搭载“嫦娥五号”归来的种子培育出的航天育种试验苗,查看种苗生长情况,记录育苗生长相关数据。别看这些不起眼的小嫩苗,它们可是蒙草科研人员培育新品种的宝贝,也着实为它们操了不少心……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来到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张张图片、一瓶瓶种子、一盆盆鲜草前,详细了解企业发展草产业、参与干旱地区生态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紫羊茅、长青石竹、山丹……看到企业驯化培育了这么多种耐寒耐旱的草种,而且已经得到初步推广,改善了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印象十分深刻。
8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烛照前路的明灯,指引和鼓舞着蒙草团队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持续加大种业研发投入,研发出多品类种子生态包,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于应用实践,目前,已将研发成果用于精准修复草原、矿山、荒漠等较差地域生态环境3000万亩,逐步走向以技术应用成果带动生态修复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8年来,蒙草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比例,专注于草种业科技和生态系统修复服务领域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创新,在乡土草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和生态修复技术改进及应用上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目前,已建成具备国际水平的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共18个适合不同地理、生态条件的种业研究院,收集种质资源4.8万份,标本12万份,土壤140万份。依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不断加强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利用,深耕科技创新和遗传育种研究,审定了具有抗旱、耐寒、耐踩踏、可药用等特性植物品种25个,其中,6项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个品种随嫦娥太空育种,6个草种搭载神舟十三号进行航天诱变,为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并积极推动筹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
经过多年的积淀,蒙草已成功打造种质资源“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体系,在全国布局采种田25万亩,把200种乡土植物经过引种驯化应用于各类生态修复类型中。通过草品种创新、材料创新、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坚持先科研后修复,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应用中创新集成的“蒙草”模式,构建起了一系列蒙草核心技术体系。同时,总结修复经验、案例等集成多项国标、地标、行标、种子生态包与大数据等产品标准,编制企业标准3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81项、已发布49项;累计申请专利555项,有效专利达272项,并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联系,融合产学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团队还利用特色种业和数字化技术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生态附加值。如今,在加快种业研发的进程中,搭建起智慧化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生态信息数据化、数字化,成功摸索出智慧高效的生态修复方式,通过不断拓展数字技术与传统种业的融合应用生态场景,解决了生态修复、草畜平衡、特色农品等领域的选种、用种难题。
夏季的敕勒川草原,草色青青,野花绽放,市民、游客纷纷打卡,休闲漫步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草场,仿佛置身于画中,让人不禁想起那首《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可知道曾经是水草丰美的敕勒川草原,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原因,此片草原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植被衰退,变成砂石大坑,一度成为呼市周边的采石场,黄土漫天、沙石遍地。2012年,蒙草科研团队依靠草原生态大数据,分析了这里的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态数据,结合科研人员实地调研、采样,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同时,还应用适地乡土植物品种、多样性建植方案、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用了两年时间,将这片荒漠的砂石滩,恢复成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草原。恢复后的草原,大约每公顷年固碳量近1000千克,年释氧量近2800千克。
2020年,敕勒川草原成为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生态的改善带动整个沿大青山前坡地区生态气候、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土地利用发生巨大改变。
不仅仅是敕勒川草原得到修复,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天边草原”乌拉盖是无数人的向往之地,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乌拉盖草原也有了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迹象。2014年,蒙草在当地设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检测,开展植物多样性调研,结合“三化”草地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形和退化程度,出具针对性解决方案。应用机械沙障、生物沙障、免耕补播等综合技术措施,开展退化草场改良、盐碱化草地治理、沙化草地治理等多个生态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沙化草地近3万亩,平均植被覆盖度达40-60%,严重沙化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15%提高到50%。
乌拉盖草原的生态修复,不只抑制住了荒漠化的势头,还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当地的现代草牧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2年,通过政企合作,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优质乡土草种繁育基地正式落成,主要繁育杂花苜蓿、中科羊草、披碱草、缘毛雀麦等草种。同时,新建种子和饲草储存库、晾晒场、种子清选车间相关配套设施;为当地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牧草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天然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以及优质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等提供物质基础。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乌兰察布等地区的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及矿山提供生态修复用种、饲草用种及观赏植物用种。
登录智慧化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输入坐标点,这个地方“种什么、怎么种”方案自动生成;可通过数据分析所在坐标的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态特点、规律,指导产业“做什么、怎么做”,用数据管理农、林、牧、草、矿、沙等。总之,利用数据平台能高速高效地为大地做体检、为生态开药方、为产业做导航,为绿水青山算本“生态账”。
此外,蒙草还开发投用了“数字种业大数据平台”,用数字技术分析每一个区域的水土气指标、原有什么特色种子、现在适合种什么、怎么从种源育成种子、如何到田间地头去,整个品种、数量、质量、种植管理、防病防疫、测产采收,全部形成了“全国种业数字一张网”、“全国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为农业种植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
蒙草于2017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9年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全方位开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和风险防范体系化管理模式,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力和竞争力。
目前,蒙草正在积极推进建设草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未来将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具有国家影响力、竞争力的草产业创新产业链,打造草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核心成果转化基地及企业孵化平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导向,完善区域科技与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促进草产业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打通草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化路径,让科技助力企业加速提质发展。
文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秀玲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