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铸就了闪光品牌。他们走出机关、高校、企业的大门,来到乡村大地,啃下了脱贫道路上一块块“硬骨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挥洒汗水、奉献智慧,甚至献出了生命。
还是这支队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他们不负党的重托、群众的期待,把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的新使命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
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党派来的好干部”!
提纲挈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店子镇朱家营村,常住人口279户6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75户201人,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村。
驻村第一书记贺龙来到朱家营村后,他和驻村队员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支部大会、村民大会作用,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研究村里重大事宜。一系列举措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全村上下大干一场的信心和决心。2020年11月,朱家营村高标准完成脱贫任务,成为当地村集体经济的领头羊、乡风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补龙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冯立学,去年4月15日开始驻村。他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坚持以党建帮扶带动乡村振兴,争取资金35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史荣誉馆。协调上级部门捐赠价值50.59万元的家具和办公设备335件。利用闲暇时间,对村“两委”进行办公技能培训,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队伍正在形成。
火车跑的块,全靠车头带。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入手,将党建工作放在乡村产业链上,密切联系群众,让党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踏实苦干,拓宽增收致富途径
“全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951元,同比增长13.98%,位居全国25个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省区市的第三位。”日前,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介绍。
看着一批批羊肉不断销往各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三道泉子村村民王有心里乐开了花:“对于我们农牧民来说,最犯愁的事儿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咋能卖出去,咋能卖个好价钱。这两年,驻村书记和工作队联系企业,帮助村民销售农畜产品,我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鄂尔多斯,第一书记都是农副产品的“代言人”和“推销员”。全市735个包联驻村工作队、2476名包联驻村干部化身产销服务队,从源头保障消费帮扶全域纵深推进。他们的贡献不限于销售环节,还积极推进当地农牧业供给侧改革,根据需求帮助农牧民确定种养殖品种、规模,为农牧民提供种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电商服务等技能培训,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普及,扎实抓好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认证、扶贫产品认定、质量安全追溯、品牌创建培育……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关键。驻村干部因地制宜引进项目,聚焦群众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村庄“造血”能力,以“传帮带”方式为当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事无巨细,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2021年2月,通辽市科左中旗女子驻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个荣誉的分量很重,来之不易!”驻科左中旗敖包苏木扎如德仓嘎查工作队队长王克勤说。
嘎查村民席青的女儿患有风湿性皮肌炎,十多年花费60多万元。每季度要去北京复查,每次至少1.5万元门诊费用,巨额债务压得一家人透不过气。驻村工作队队员丁雅娴来自苏木社保窗口,熟练掌握新农合核销流程。她帮助席青的女儿建立了“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签约服务,为他家报销了70%的门诊费用,同时发动全体村民,为席青募集了2000多元的爱心捐款。自从有了驻村干部,席青再没为女儿医疗费报销的事儿跑过腿、操过心。
去年,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驻村工作队帮助脱贫户霍石柱销售农产品,一天的销售额突破1.2万元。霍石柱是武川县上突亥乡北土城自然村农民,因为育树苗不能及时变现,欠下43万元外债。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老人几乎失去生活信心。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霍石柱将过去的广种薄收、销售原粮,转变为精耕细作、走种植加工销售的路子。几年来,他还清了所有债务,生活一天一个样。
民生连着民心,驻村干部按照把好事办好、让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深入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心骨”“领路人”。
对症下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旗村,说起驻村第一书记王庭秦,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王书记真挺勤,自从他来了,我们村变了大样儿!”王庭秦初到红旗村,就率先推行“156街长制”,即1条街道由街长、包街党员、文明劝导员、环境卫生员、包村民警5方共同参与治理,形成“支部带头,村委实施,监委监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综合保障”6大作用的基层治理体系。“街长制”的推行不仅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也实现了治理重心从“管理”向“服务”转移。他还在红旗村推行“党建+五化宜居”模式,发起乡村“五化”活动,即路面硬化、路灯亮化、路旁绿化、道路净化,全村美化,让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他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建“党建+文明实践队+农户”模式,利用文明实践队,围绕“学、讲、悟、办、建、有、感”七字工作法,建设党史学习小院,创新“百姓唠嗑学”活动,挖掘红旗历史,讲好红旗故事,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保障。美丽乡村既要“塑形”、更要“塑魂”,既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驻村干部主动学习三农工作要点,创新三农工作方式,围绕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保障。
脱贫攻坚期间,977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8.5万名工作队员投身基层一线,18万名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出点子、办实事、解难题。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如今,又有811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751支工作队,16187名驻村干部像“螺丝钉”一样钉在乡村振兴的阵地上,他们为脱贫群众谋产业、促增收、稳就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密切了党同群众的鱼水深情。
百尺竿头从今越,千帆竞发勇者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驻村干部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再创佳绩立新功。(记者 薛来)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