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疆生态脊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视频来源: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宣传部)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26日电(李国栋 石毅)天蓝如洗,层林尽染。仲秋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迎来多彩“油画季”,山川、河流、森林、云天幻化成一幅幅油画般的秋景。人们漫步于层层叠叠的渐变色彩中,享受着富氧“森呼吸”。
生态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最优资源、最响品牌和最大后发优势,亦是林区发展的基础和林区人生存的根本。近年来,这里立足资源优势特色,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导向,形成了生态保护建设为主体,碳汇开发、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补充的“1+N”产业格局,交出了一张“绿富美”高质量发展生态答卷。
仲秋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迎来多彩“油画季”,山川、河流、森林、云天幻化成一幅幅油画般的秋景。新华网发(李明 摄)
森林绿 70年再造一个大兴安岭林区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重点国有林区。
统计表明,从1952年到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上缴利税200多亿元、人工造林2000多万亩,在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有力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停伐纪念碑。新华网 石毅 摄
2015年4月1日,随着乌力库玛林场伐倒最后一棵松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木材生产转向生态保护,20万“伐木工人”成为守护森林的务林人。
1988年,王铁昌从父亲手里接过油锯就在采伐一线工作,最多的一年,他和助手采伐了2万多立方米木材,并得到“万米采伐能手”称号。
停伐后,根河森工公司成立森林经营处,整合木材生产单位和部分辅助生产单位,承担生态功能区内的森林综合抚育、补植补造、种苗培育、绿化造林及森林防扑火工作,王铁昌也转型成为其中一员。
今年54岁的王铁昌依然干劲儿十足,已经从采伐能手变成了造林专家。他说:“前半辈子我在伐树,后半辈子要把以前伐的树补回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之秋。新华网发(李明 摄)
进入新世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坚决执行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政策,落实木材产量调减任务,木材产量由工程实施前每年425万立方米,分两步调减到110万立方米。与此同时,植树造林没有因采伐量减少而降低,林区同步开始有计划、分区域的植树造林工作,强化了种苗培育,全民植树护绿在林区蔚然成风。
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佰山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20年间,林区森林面积净增100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总量达到开发初期的1.47倍,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绿色财富。
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克一河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新华网 石毅 摄
2020年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6.37万平方公里、6.6亿立方米、60.1%,提高到8.37万平方公里、10.33亿立方米、78.39%,分别提高了31.4%、56.5%、30.4%,从1952年到2022年70年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兴安岭林区。
产业富 林下生金“好钱景”
绿色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底色和价值。经中国林科院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达6160亿元,其中“绿色碳库”总价值量为1071.75亿元。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201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即开始林业碳汇项目试点;2017年,完成了第一笔4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2021年,注册成立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运营模式;2022年8月,与5家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碳汇科研、碳资产运营、碳金融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启全方位合作。截至2022年7月,林区森林碳储量17.2亿吨,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3195万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克一河森工公司索图罕林场的碳汇林。新华网 石毅 摄
内蒙古森工集团碳汇办主任包国庆说,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之用。增汇行业和控排行业强强联合,把林业碳汇与生态优势、经济优势结合,对实现‘双碳’目标有积极推动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良好的生态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源头活水。
内蒙古森工集团阿里河森工公司齐奇岭林场种植户将采摘后的滑子菇进行晾晒。新华网 石毅 摄
汤义是阿里河森工公司齐奇岭林场职工,也是十多年前首批投身食用菌产业的林场职工之一。现在每年增收十几万元,尝到林下经济甜头的他,不断扩大滑子菇培植规模,并将栽培技术共享给周边培植户。
齐奇岭林场种植的滑子菇形状整齐、颜色和品质一致,受到商家追捧,产品供不应求。新华网 李国栋 摄
齐奇岭林场党支部书记张波介绍,在转型发展中,林场看准了蘑菇产业,采取“创业带头人+互助组”模式带领职工共同致富。现在林场年培植蘑菇600万袋以上,培植户年均增收5、6万元,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
不止是蘑菇产业,林区还因地制宜发展林果、林药、林菌、林蔬、林畜、林鹿、林渔等林下种养殖业,已建成特色经济林16万亩,初步构建起绿色特色优势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风光美 绮丽雄壮醉游人
“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冷风清暑自收。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黄金时节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1961年金秋,著名作家老舍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采风,面对千里林海万顷碧波,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流淌出美丽的诗句。
美丽富饶、瑰丽雄奇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与广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依,相接肥沃的松嫩平原,绵延千里,山峦叠翠,林莽苍苍,是镶嵌在祖国北疆的绿色明珠。
秋天的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网发 (李明 摄)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一手保护森林,一手发展森林旅游,经典景点频出,特色线路让游人流连忘返。
“呜……呜……”在内蒙古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随着汽笛长鸣,一列老旧森林蒸汽小火车拖着长长的白烟,满载着游客从林间悠然驶来。车窗外,古松、白桦林、奇石、河流……仿佛一幅幅山水画交替更换。
司机李龙说,蒸汽小火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运送木材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林区从伐木转为护林,这些蒸汽小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它们又被“返聘”回来,承担起发展森林旅游的重任,并成为林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内蒙古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森林蒸汽小火车。新华网 石毅 摄
与藏在森林深处的蒸汽小火车不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的“童话阿尔山”“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中国冷极”“根河房车露营基地”等一批景区已经名声在外,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备受游客青睐。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有旅游景区39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养生、体验基地18个,特色小镇3个。旅游业已成为林区经济转型、富民兴林的支柱产业。2021年,林区共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56.14万元。
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森林木屋。新华网 石毅 摄
陈佰山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将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实现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守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碧绿、蔚蓝、纯净的“名片”,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做出更大贡献。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