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看到了!看到了!”我们的车以80迈的速度冲向一片灯光的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区域,远远看过去,数盏探照灯中央,青褐色的返回舱横卧在茫茫戈壁上。坐在我们车里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牧民卫其勒格其已经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太好了,太激动了,神十二飞船返回舱就着陆在我家的草场上,神十三飞船返回舱在我邻居家的草场,神十四返回舱又落到了我家的草场,现在的测控技术真的是太准确了,应该是打了个十环,正中靶心。”

  12月4日20时35分,本报记者在车上拍下了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着陆的第一段视频。下车,冲向返回舱前,警戒线还未完全拉起来,迅速的拍下了第一张返回舱的照片。

  返回舱稳稳躺在夜色中仿佛泛着波澜的戈壁滩上,几十辆车已经在现场,其余的地面搜救车辆还在陆续赶来,地面飞驰的车队声、对讲机中的调度声,一时间汇成了迎接航天员回家的交响曲。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3名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平安落地。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现场身着橘黄色服装的搜救队员、身着蓝色服装的科研人员都在忙碌,有在返回舱前勘探返回舱情况的,有拉警戒线的,有维持现场秩序的。

  “第一个航天员陈冬出舱了。”“第二个航天员刘洋也出舱了。”“第三个航天员蔡旭哲也出来了,好快啊!”和之前情况通报会所说的一致,针对夜间寒冷天气,尽量缩短航天员舱外停留时间。

  现场的一位搜救人员激动地说,“陈冬说太空出差6个月忙碌充实,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建成。像流星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刘洋说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蔡旭哲说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现场听到这些太激动了!”

  我们到达现场后大约半小时,21时多一点,3名航天员都已经顺利出舱进入橘黄色的医监医保车,车上分别写着一二三的代号,车下亮灯的牌子上分别打着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的名字。据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医监医保车里温暖如春,还有为航天英雄精心准备的热饭和热水。

  开舱手刘文博激动地说:“返回舱今天的姿态很理想,我开舱大约用了3分钟,作为第一个看到航天员的地球人,我开舱后和航天员说的第一句话是‘祝贺你们凯旋!’,3名航天员都向我挥手致意问好,指令长向我询问室外温度是多少,我说大约零下9度。感觉刘洋表情十分轻松。我固定舱门时,航天员蔡旭哲还伸手帮我拉绳子,3名航天员状态看着都特别好。”

  在神舟飞船返回任务中多次承担开舱手的搜救队员李涛说:“我在指挥直升机上,第一时间我们的吊舱就捕获了返回舱下降全过程,返回点火、落地,我们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作为现场通信组组长,我首先负责把通信打通,之后指导新任开舱手刘文博把舱门打开,后续完成了航天员通话的保障。这次立足于最复杂、最暗黑、最寒冷情况做了训练,通过实战看非常完美,按照预案达到了分秒不差。”

  我们是一路听着广播,听到了3次预告落点经纬度坐标。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直升机闪烁的灯光、抛大底的轰隆隆巨响划破夜的寂静,1.3万平方公里的东风着陆场上亮起点点车灯,向同一个方向集结奔驰。返回舱落点区域,就像情况通报会所说的那样,亮如白昼。

  从400公里高空归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结束为期183天的飞行任务,回到祖国,回到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东风着陆场,这里敞开怀抱,欢迎航天员凯旋。

  23时许,3名航天员转至直升机,之后,在直升机螺旋桨轰隆隆的巨响中和起飞时在戈壁滩上划出的巨大烟尘中,3架直升机起飞。人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摄像机、手机,目送航天员乘坐的直升机升空。

  此时,返回舱还在处置起吊。

  自6月5日入驻天宫以来,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在轨任务饱满,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与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首次与另一个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并进行在轨轮换……这是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的首次在轨交接。自1992年正式立项以来,3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同一粒种子,实现了从无到有,结下了累累硕果。而筑梦苍穹的过程,就是一棒交接一棒的接力赛。

  神舟十四号乘组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八个“首次”。半年前,神舟十四号乘组接到手里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这一棒。之后,他们交给神舟十五号乘组的,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

  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从“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首次亮相,到二次授课引入空间科学实验内容,再到航天员与青少年一起观察空间科学实验,不到1年时间里,中国空间站已经三次开讲。空间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科学探索之门将越开越大,让投身太空事业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建站为应用,中国空间站是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梦工场”。2016年以来,中国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名句。不久前,当神舟十四号乘组所在的空间站组合体遨游太空时,同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用这句话表达身处太空的感怀。贴文引发了全球网友的强烈共鸣——宇宙是那样深邃寥廓,只有拥有宽广的视野与旷达的胸怀,才能真正享受它的魅力。

  空间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造福。在东风着陆场仰望星河,神舟十五号还在400公里处巡游天河。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造福全人类的飞天之路,还将走向更远的深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霞 王晓博)

编辑:刘嫱
11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即将向游客正式开放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