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在一家人气很旺的餐馆内,饭香扑鼻、座无虚席。几位用餐完毕的顾客,不约而同地请服务员帮忙打包剩菜。
“我们积极提倡‘光盘行动’,提示顾客适量点餐、剩菜打包,还推出小份餐、半份餐等用餐选择,多方面对消费者进行提示提醒,杜绝食物浪费。”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节约食物、杜绝浪费”……如今,在内蒙古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宣传标语,外出聚餐“光盘行动”成“食”尚,适量点餐、剩菜打包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
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近年来,我区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强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倡导文明用餐,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饮风尚。
——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实施方案》,牢固树立节约理念,落实制止餐饮浪费各项工作任务,努力营造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
——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专题行动,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以“全民营养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为契机,将杜绝浪费、文明用餐宣传融入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中。
以珍惜之心面对一粥一饭,以科技力量守护一米一粟。每年秋天,机收减损都会成为沃野上“抢粮夺丰收”的重要一环。
在我区重要的小麦产区巴彦淖尔市,去年秋收期间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30台,有效保障了机械化收获需求,机收率达到100%。小麦收获期间,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杭锦后旗三级农牧部门组成联合监测小组开展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有效验证机收减损成果。
在去年秋收关键时期,呼和浩特市在土默特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召开主要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技能竞赛暨全区(西部片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机械演示观摩会,积极引导种植户和广大农机手增强机收减损意识,提高机收减损技能,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兴安盟深入分析粮食生产损耗原因,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在作业季前对机具进行全面检修保养,并优先选用低损高效农机具,确保播种、植保、收获各环节损耗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粮食作物道路运输损耗监管,确保粮食从田间到仓房少损耗、不损耗。
从加快农机具更新、减少机收损失到提供烘干服务、减少坏粮风险,再到推广智能粮仓、降低储粮损耗,节粮减损让端牢中国饭碗更有底气。
哗……一车金灿灿的玉米,在装卸工人按下按钮的一瞬间倾泻而下,进入分级振动筛选器开始进行清选,剔除原粮中的部分不完善粒和杂质。
在乌兰浩特铁西粮食储备有限责任公司储粮区内,自动化潮粮接收翻粮板卸车系统正在满负荷运行。接着,玉米将通过高架提升传输粮食自动控制线,经烘干塔烘干后,进入储粮库房存储待售。
这里是全区578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之一。农民收获的粮食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得到及时清理、烘干、销售,大幅减少了农民损失。
不遗余“粒”,让每一粒粮更有价值。我区积极推动粮食生产各环节使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动粮食生产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有效提高节粮减损能力,着力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信息化建设赋能节粮减损。为加快推动粮食购销领域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变革,构建粮食购销领域全面互联互通、数据实时汇集、全程即时在线、穿透式监管的信息化动态管控体系,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力推动自治区储备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均已获批,2400余万元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建成后将实现全区地方储备粮承储数据和视频高质量稳定上传,储备粮联网监管全覆盖,进一步促进节粮减损提质增效。
着力解决“地趴粮”问题。2022年下半年,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两次调度相关盟市解决“地趴粮”问题,提出了加大收储力度以减少农户自储粮规模,宣传科学储粮方法,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等工作举措。各盟市通过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以及推广节约简洁高效储粮装具等措施有效提升农户自储粮储存质效。
促进节粮减损能力提升。2022年,自治区本级安排1800余万元支持各盟市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用于仓储设施维修、设备升级改造等项目,提高仓储设施性能,改善粮食仓储条件,进一步减少粮食损耗。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我区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 阿妮尔 李国萍)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