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河湖治理,科技赋能。在呼伦湖治理中,呼伦贝尔市坚持科技引领,大力提升科学治理水平,让科技照亮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前行之路。

  科技的分量越来越重

  海拉尔区东山上,有一个肃静、别致的小院,但院落大门口一长串的名字——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却格外引人注目。

  冬日里,在这家研究院的环境中心,检测员王前勇正在检测、验证呼伦湖流域水样中砷、钾、钙、镁等成分,对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检测员包牧仁的工作是用离子色谱仪检测呼伦湖水样中的可溶性阴阳离子。

  环境中心负责对呼伦湖流域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在中心工作了5年的技术负责人李艳华介绍,中心有130多台(套)仪器设备,价值2000多万元。2019年至2020年,中心取得了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等129项检测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书,可以为呼伦湖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数据。

  在呼伦湖治理中,呼伦贝尔市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科研体系建设。

  2017年,呼伦贝尔市在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规划监测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这家研究院承担着呼伦湖流域生态系统演变、保护治理、生态修复等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为区域生态系统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和治理调控提供依据。

  这之后,呼伦湖的科学研究从单一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增至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环境要素监测,以及对于生态系统的演变机理研究,研究区域也从呼伦湖保护区范围内扩展至整个呼伦湖流域。

  目前,呼伦湖保护区已建立50处水鸟及栖息地永久监测点,17处湿地及植被监测样方和8处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永久性生态监测样地,每年春、夏、秋三季进行呼伦贝尔境内水鸟调查,对呼伦湖鱼类等水生生物保持常态化监测。

  呼伦贝尔市加大科技投入,呼伦湖保护区环境和野生动物监测手段满满的“科技范儿”。

  呼伦湖保护区联合市生态环境部门在重点监测区建设了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对呼伦湖保护区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湖泊研究院在保护区的4种不同野生动物生境内,80台红外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长期观测。为丹顶鹤、大鵟、雕鸮、苍鹰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佩戴了追踪器或项圈,进一步明确了野生动物的迁徙、活动规律,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及迁徙廊道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数据……

  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成立后,不断深化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针对湖水水质成因、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内容深入开展科研合作,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和实施综合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三五’期间,只有一个《呼伦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一期)》科研项目,‘十四五’期间,则列入了《呼伦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试点项目》《呼伦湖底泥污染治理试点项目》等4个科研项目。在呼伦湖治理中,科技的分量越来越重。”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窦华山说。

  科技让治理更加科学

  “十四五”以来,呼伦湖治理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理性。这背后,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呼伦湖的治理将水质改善作为主要治理目标之一,通过调水工程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水质得到了一定改善。近年来,呼伦湖水质进入了稳定期,变化不大。

  2019年,呼伦贝尔市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呼伦湖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调查》项目,目的是梳理呼伦湖流域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时空分布,对底泥、污染物溯源。

  “这项研究发现,COD和氟化物超标主要是受自然本底影响,入湖河流源头来水的COD就处于Ⅴ类甚至劣Ⅴ类水平,到呼伦湖后也不会有改善;氟化物方面,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均为高氟地区,受此影响,呼伦湖的氟化物含量一直较高,处于劣Ⅴ类水平。”窦华山说。

  同年,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呼伦湖水污染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项目表明,呼伦湖水体对水生生物无明显的毒性效应。

  这些研究成果,对《“十四五”期间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方案》制定,起到了关键的科技支撑作用。

  问题在湖里,根子在岸上。“十四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对症下药,实事求是调整了治理目标体系与治理项目。

  针对水生态水环境问题,制定了“稳定水量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河湖”的治理目标,实施控源截污、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科研监测四大类保护治理措施,实现了从“治湖泊”到“治流域”的转变。

  在呼伦湖渔业资源恢复上,科技也同样起到了重大作用。

  呼伦湖里有多少鱼,种群结构如何?千百年来,一直没有确切答案。

  2018年开始,呼伦湖研究院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就呼伦湖鱼类资源情况开展了初期研究。第二年,共同实施了《呼伦湖渔业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使用鱼探仪开展鱼类种群结构和生物总量调查,填补了呼伦湖百年渔业史上这一数据的空白。

  调查结果显示,呼伦湖鱼类小型化问题突出,小型鱼类生物量占比在67%左右;当年渔业资源总量为8.97万吨。

  摸清了家底和底数,在此后的呼伦湖治理方案中,就把肉食性鱼类作为渔业资源养护重点,旨在控制小型鱼类的种群数量。

  黑斑狗鱼一度是呼伦湖的常见物种,如今几近绝迹。为了恢复呼伦湖初始的生态功能和自然状态,按照《呼伦湖土著鱼类保护与种群恢复工程实施方案》,呼伦湖保护区把土著肉食性鱼类黑斑狗鱼、拟赤稍鱼作为鱼类种群恢复的主要鱼种。

  2023年10月10日,0.28万尾黑斑狗鱼和55.5万尾拟赤稍鱼放流至呼伦湖中。此举力求增加呼伦湖大型肉食性土著鱼类种群数量和比例,使鱼类种群结构趋于合理,从而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质量。

  如今,呼伦湖土著鱼类已由32种增加至39种;鱼类种群结构呈现出向好趋势;截至2023年,呼伦湖渔业资源总量已达到15.75万吨。 (记者 李玉琢)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14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空中俯瞰大漠黑城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