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总是来得晚一些,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通辽市科尔沁区育新镇四间房村姜兴军家的蔬菜大棚,只见他正在升卷帘机,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姜兴军家有两座高标准大棚,里面的8亩地都种着茄子。这两天,是茄子大量成熟的时候,收割、装箱,大棚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两个棚能摘50包茄子,现在是120元一包,除去成本和人工的费用,一个棚一天能净挣500块钱,两个棚就是1000元。”姜兴军高兴地说。
姜兴军种植大棚有10多年的时间了,10多年里,他种过菌菇,也种过青菜,从最初的大棚种植“小白”到现在村民眼中的“土专家”,从最开始的几座小棚到现在的两座高标准大棚,姜兴军靠着勤劳和专注,让自己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外面的温度零下十几度,而大棚里却是一派火热景象。姜兴军和工人们负责摘茄子,妻子苏凤云负责给茄子装箱。苏凤云告诉记者,每次她都会装上千个茄子,在她看来,这些茄子就像孩子一样,你对它们越好,它们给你的回报就越多。“虽然平常苦点累点,但是当看到这些丰收的硕果,我们心里就非常高兴,没有苦哪有甜啊,只有付出了才有回报。”苏凤云兴奋地说。
姜兴军告诉记者,自己种植大棚也没少经历挫折。2020年和2021年,连着两年的暴雪,大棚接连被压倒。“2020年时,10个棚压倒了2个,我花了20万重新修建。2021年,又下了一场大雪,这回10个大棚全压倒了,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啊,死的心都有。”
那段时间,姜兴军一度想过放弃,但雪过天晴后,他依然重新打起精神。只有不断奋进才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在他最困难的那段日子,镇党委、政府也及时伸出援手,不仅帮他申请了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还帮着他跑贷款、做担保。2023年,姜兴军新的大棚盖起来了,比以前的更大规格更高。“我希望三到四年,把大棚的成本收回来,现在一年纯利润大概能达到15万元左右。”姜兴军对自家大棚的前景充满希望。
中午十二点多,棚里的茄子差不多摘完了,装好车后,姜兴军要把它们送到运达果蔬批发市场。他说,现在送货也很方便,路也比以前好走了,来回一趟不到两个小时。
没有一刻休息,送完货后,姜兴军又驱车返程了。虽然很辛苦,但他觉得拼搏的生活才充实,实在累了就想想大棚里满满的收获,那一刻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姜兴军希望今年收成能更好,打算着换一辆厢货车,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大棚增加收入,这些都是他今年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一天接触下来,姜兴军的朴实、诚信、坚韧和执着,让记者的内心也涌动着一股激情和干劲,正像这表面沉静但却潜藏蛰伏的冬日,像覆盖积雪的土地和暖意浓浓的大棚,都在孕育着新的希望和力量。 (记者 李佳雨 通讯员 杜依)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