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2024年3月4日《内蒙古日报》05—08连版

  过去的一年,是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我区考察。总书记的到来,为我们更好地完成五大任务注入了强劲动力,振奋了内蒙古人民的发展信心,全区上下铆足干劲,为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的奋斗目标不懈努力。2024年,内蒙古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党中央的关怀支持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乘势而上、再攀新高。

  回望难忘时刻,内蒙古各族儿女依然心潮澎湃。2023年6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先后来到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和中环产业园。如今,近9个月的时间过去了,这些地方有哪些新变化?春天悄然而至,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们再次回访各地,春风作信,向总书记汇报。

  乌梁素海生态更美

乌梁素海的好生态吸引鸟群聚集。

  驱车进入乌梁素海景区,入口处新建的雕塑格外醒目。雕塑宽6.5米,高18米,底部有四片绿叶,中间的银柱上镶嵌着一颗金球,数只红色候鸟绕着银柱腾空而起。“雕塑于去年12月10日建成,绿色代表绿水青山,红色代表候鸟集群,银色和金色代表团结一致、久久为功、共同守护乌梁素海这颗‘塞外明珠’。”雕塑设计者陈海生说。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9个月过去了,乌梁素海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天,乌梁素海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马海明格外忙碌,3月3日,乌梁素海引进首批20只麋鹿,他忙着配合施工单位建设麋鹿园。“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完乌梁素海后,我们这里受到全国关注。这不,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给我们赠送了60只麋鹿,它们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放在这里养,说明乌梁素海的环境好。”他笑呵呵地说,“以后我不光要管鸟,还要管鹿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乌梁素海时的重要指示,2023年,巴彦淖尔市多措并举加强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治理,并取得丰硕成果:制定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要点,获批总投资35.89亿元的13个项目,已完成7项,累计完成投资31.19亿元;累计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5.48亿立方米,保证乌梁素海生态需水量,降低湖区生态系统退化、黄苔大面积暴发风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确保生态系统稳定;合作开展河湖体系环境治理技术应用与示范等7项科研课题,已完成2项,预计今年底全部完成;收割9.1万吨芦苇,降低底泥污染度,数次开展人工干预防治黄苔工作,杜绝黄苔大面积暴发;持续推进渔民上岸,回购渔船449艘,安置就业253名,技能培训388人(次);投资760万元,向乌梁素海累计增殖放流鱼类101.1万斤;颁布施行《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条例》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条例》的认识和理解。

乌梁素海夏日图景。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乌梁素海的入湖污染物总量下降了15.23%,乌梁素海湖心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包巍介绍,“今年将彻底完成渔民上岸工作,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促进水生动物土著种增殖和种类增加,提高水生生物资源潜力、利用效率和生物多样性,优化水生态群落结构,提高乌梁素海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好转,让乌梁素海旅游热了起来,2023年,乌梁素海接待游客41.24万人次,同比增长806.37%;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822.57万元,同比增长780.78%。

  现代农业争做示范

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小麦套辣椒模式。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从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向南行驶,10公里处便是内蒙古谷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里的工人正在培育辣椒苗。工人先将育苗盘放入传送带,混合基质土通过“土仓”自动撒进育苗盘,再将土壤压实,当育苗盘经过气泵转筒时,转筒上吸附的辣椒籽种便均匀地掉进育苗盘,然后再覆一层土,便大功告成。

  “为有效节水控水,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带动了很多农户种植辣椒,去年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的辣椒就是我们培育的。”公司负责人白恩泽介绍。

  2023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察看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详细了解巴彦淖尔市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找到适宜这里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成本要降下去、效益要提上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乌拉特前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俊回忆起来仍旧很激动,“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全国农人认识到学习新技术及新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万人纷纷前来园区学习和参观,园区已由科技农业示范园转变成了农技研学基地。”

  为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总结绿色高效技术,巴彦淖尔市依托绿色高质高效项目,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支撑,在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打造节水增粮示范片,集成示范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模式,滴水滴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提高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

  为持续推进农民增产增收,去年,园区尝试小麦套辣椒复种油葵模式。试验示范后,基本实现1亩地比单种小麦增收3000多元,实现土地“一年四季不得闲”,一地生三“金”。

  据了解,今年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根据去年的试验数据,优化品种以及密度等多项重点技术,总结并推广适合河套地区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利用30多个品种开展7000株密度种植品比试验,从而更好地筛选适宜密植的优良品种;以辣椒为主导产业,依托水肥一体化技术,继续开展小麦套辣椒高效种植技术;升级优化智能化运用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做好园区观摩培训工作,多批次、不同层次组织现场培训。

刘俊介绍园区下一步规划。

  “下一步,我们要做好田间管理,认真记载各类数据,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认真组织测产,形成详实规范的试验示范报告。同时,重点在建设模式上进行总结、在技术集成上进行提炼、在经济效益上进行分析论证,引导农民应用优良品种、优质肥料和重点适用技术,带动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现代农牧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刘俊表示。

  万亩林海只盼春来

新华林场夏景。

  2月28日,春意萌动,万物生长。进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一幅红彤彤的对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勇担使命不畏艰难”映入眼帘,与两旁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相映成趣。另一边,数台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开始了今年的植绿工作。

  “眼下,我们正在场部周边森林覆盖率低的区域内进行补植补造工作,面积2000亩,包括1500亩乔木林、500亩乔灌混交林。”国营新华林场场长杜文化介绍,“几十年来,三代林场人肩扛、手挖、吃住在沙地,用青春和汗水换来‘荒漠变林海,碱滩变良田’的局面。目前,林场已累计造林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谆谆嘱托,给了林场干部职工无限动力和信心,也让林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6月8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与国营新华林场签订“共同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沙林中心将为国营新华林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领域的科技支撑服务,把“不毛之地”改造成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基地。

  “协议共同起草了‘新华林场建设方案’,方案以把新华林场建设为全国防沙治沙试点林场为目标,打造科学防沙治沙示范基地、‘两山’理论转化实践基地、国有林场融合发展创新基地、‘三北精神’宣教基地,实现林场森林全覆盖。”临河区林草分局副局长王瑛介绍,“目前,我们依托国家生态修复项目,完成补植林地近万亩。同时新建了喷灌设备,实现对特定树种精细化灌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三北精神’,守护好这片绿色,让祖国北疆这道绿色防线更加牢固。”

新华林场补植补造工作。

  再次回访新华林场,记者深刻感受到这里发生的变化,在新华林场的红色教育基地里,临河区人民法院机关党委正组织各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过去的几个月里,新华林场“红色长廊”,以党的造林治沙理论、在党的领导下林场职工和群众艰苦卓绝的治沙历程为主线,面向社会开展红色教育,建设起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的新华红色教育基地。

  今年,“蚂蚁森林”项目总部与新华林场直接合作,由大众集团捐资实施的“2024年公益林项目”等众多社会资本也来到新华林场,开始一场共赴植绿的深情约定。

  河套灌区高效节水

河套灌区。

  “去年8月初,我们在总干渠建设了各类信息采集设施256处,开发3个业务应用与管理系统,实现了总干渠全线信息化建设目标,为总干渠管理调度决策提供了智慧支撑。”2月28日,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处处长白淼指着“数字总干渠”显示画面说。从画面上可以看到总干渠关键水量信息、总干渠各闸口当日平均流量等系列详尽数据以及总干渠全线实时监控。

“数字总干渠”灌溉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50米长的数字屏幕上,“数字总干渠”灌溉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只是其中一项内容,在这个数字屏幕上,还能看到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实时画面、河套灌区渠沟道枢纽工程实时运行现状、总干渠5座枢纽工程运行情况视频、河套灌区水量调度系统、内蒙古黄河实时视频监控等各种实时监控画面和实时数据,先进的科技让人震撼。

  在数字屏幕前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始终紧盯着各自负责的板块,时不时还跟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视频连线指导工作。“这几天,我们正在进行开灌前的检修排查工作,确保视频画面、水位、自动测流等系统正常运行。”信息化处工作人员李占强介绍。

  以前,河套灌区面临着渠沟和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水流条件复杂、水量大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历时14年创建了多泥沙渠道自动化测流新技术、新算法理论、新工艺,成功解决了干渠调度断面在泥沙多、坡降缓、变幅大的条件下难以自动精准量测的难题。

  为建立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体系,明确用水权归属,实现黄河水资源合理配置,2023年,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制定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用水权工作实施方案》,将25.35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分解到2761个直口单元,颁发《引黄灌溉用水证》,实现了灌区农业供水计量渠道全覆盖。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内蒙古段左岸,已有2000多年的灌溉历史,现有引黄灌溉面积1154万亩,是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2019年,河套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3年被中国灌区协会授予“节水型示范灌区”称号。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时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同时要量入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未来,河套灌区将继续深化用水指标细化分配和到户管理试点研究,推动节水潜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激发使用者的节水主动性,促进水资源商品化,实现大范围跨行业水权交易,为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提供新的思路和可推广的模式。”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供排水管理处副处长周有文说。

  绿色能源势强劲足

10万吨颗粒硅项目航拍图。

  春回大地,在各行各业春节后一派复工忙的景象中,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春节期间,公司的600多名一线工人坚守岗位,各条生产线仍保持24小时不间断生产。

三盛公水利枢纽。

  “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建及投产颗粒硅产能已达42万吨,达产约36万吨,除呼和浩特基地外,公司在徐州、乐山、包头的颗粒硅生产基地均实现满产满销,特别是公司目前用于N型拉晶的颗粒硅占比已达60%-70%,但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介绍。

  协鑫科技旗下的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落户中环产业园。公司的10万吨颗粒硅项目是呼和浩特市培育的六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共有五条生产线,2023年9月21日,首条2万吨产能生产线投产,刷新了全球十万吨级多晶硅项目建设速度纪录。整体项目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全面达产。

  202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环产业园考察,用两个“不错”肯定了园区的发展,为内蒙古能源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操作天然气管道过滤器滤网。

  “总书记两次提到‘企业和园区办得不错,看了感到很提气’,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内蒙古方向明确、路子对头、前景很好,大有作为、大有前途。’‘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我有幸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也意识到所肩负的重任。”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培训师董鹏飞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时光荏苒,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鞭策着中环产业园上下在新能源发展的路上大步前行。截至目前,中环产业园已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陆续培育引进16家半导体和光伏行业知名企业,半导体单晶晶体年产能2500吨,光伏单晶晶体年产能105GW,光伏单晶晶片年产能28GW,已建成集成电路半导体单晶硅、新能源光伏单晶硅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先进制造基地。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薛来 图古斯毕力格 薄金凤 王雅静 徐跃

  乌拉特前旗融媒体中心记者:赵靖 曹雨婷 贾甜 王泽浩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7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广州南沙港铁路跨西江特大斜拉桥完成左线铺轨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