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与长城遥遥相伴的戍镇为数众多,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更是连点成线。
筑长城,广移民,设戍镇,历史以这样的“惯例”行进着:第一次大规模官方移民实边,发生在公元前211年,秦从内地迁往长城地带河套地区3万户农民,10万多人口,置九原郡,辖44县;第二次大规模移民实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在长城沿线,筑朔方郡,辖10县;北魏时期,沿长城,设9镇,以武川为最……
如今,这些古老的城镇,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下,有的湮没在烽烟与黄沙中;有的依稀尚存部分断墙残瓦,吸引着众多学者、游客前去探访;还有的随着各族人民的凝聚融合,慢慢形成了现代城市。
风起边城 迁越千年
九原郡古城同朔方郡古城、武川镇一样,虽然城址所在地有多种说法,但大致都在黄河“几字弯”处与长城相依而建。这片土地山河纵横、雄奇壮美,历史上便是南北各民族频繁互动之地。
谷雨时节,春雨纷纷。来到位于包头市九原区的麻池古城,这里是秦九原郡的治所。站在现代新建的城门楼上远眺,依稀可见的呈斜“吕”字型的古城垣,任凭你想象它当年的雄姿。
战国时,赵武灵王在这里设置九原邑,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大将蒙恬率30万主力军队收复河南地(大致是现在的河套以南鄂尔多斯市一带),沿黄河设44县,后来又设九原郡。
内蒙古文史研究馆馆员朱丹林告诉记者:“为防止匈奴南下中原,秦始皇对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进行修缮和增筑,确保了边防巩固。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将时间线向后推,来到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因此地位于汉王朝国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正北方,取《诗经》中“城彼朔方”之意,命名为朔方郡,改秦所设九原郡为五原郡,募民10万开荒拓土,又派遣校尉苏建率领10万人兴筑阴山南麓的长城。
北魏时期,太武帝拓跋焘在北方绵延数千里的疆域修筑了工程浩大的长城,自西向东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其中前五个位于内蒙古地区。
“据考证,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下南滩村,就是北魏重镇——武川镇城址所在地。该城呈方型,边长约450余米,占据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村西的‘瓦片地’,裸露着大量筒瓦、板瓦,曾出土大型石质柱础石、莲花纹瓦当等文物。”武川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史立新说。
南北交错 和合与共
历史上,活跃在北方草原的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与中原民族在长城内外进行着广泛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文明不断繁荣壮大、经久不衰。
秦汉时期向内蒙古地区移民兴边的次数非常多,但人数、规模不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遣数万人在朔方修渠,元鼎六年(前111年),为保证粮食供给,“于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在包头市麻池镇博物馆,陈列着4件1954年在召湾汉墓出土的建筑材料——瓦当,上面刻有“单于和亲”“单于天降”“千秋万岁”“四夷尽服”等字样。很多包头地方史专家认为,这些瓦当,证明了昭君出塞时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来过麻池古城。
麻池镇博物馆文物保护员姬永光说,九原郡人杰地灵,水草丰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是汉武帝北巡时曾经停留的地方,昭君出塞也曾途经九原,这里更是三国猛将吕布的故乡,还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的北起点。
《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汉匈两族“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呈现了那个时代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的景象。
据姬永光介绍,昭君出塞随从人数十分庞大,除了奴仆,多为某种技艺的匠人。这些随嫁人员,给匈奴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匈奴地区的发展。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与昭君出塞,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秦汉政府主导下的移民活动,西汉实行的和亲政策,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开发,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巩固了北部边防,与内地形成了融为一体发展格局,加速了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之间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的步伐。
1600多年前的武川,曾在华夏历史中熠熠生辉,这里走出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的人物,是“王气所聚”之地,更是北魏时期北部边界的战略要地和南北出入的主要通道,正如有的历史学者所说,拥有了武川,即保住了大半个北魏。
“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穿汉服,改汉姓,互通婚,推行汉化政策,是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里程碑。”朱丹林说,纵观中国古代北疆开拓发展的历史,大多以长城为核心依次展开,长城的修筑以及民屯、徙民实边等措施,均刺激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长城也成为民族融合的纽带。
汲古润今 以文拓业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及至今日,依旧可寻长城踪迹,九原、朔方、武川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接替演进,走过了万千气象,褪去了仆仆风尘。
现在,朔方郡古城已经基本上被沙漠掩埋,而九原和武川这两个古老的地名则延续下来,成为包头市九原区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两城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文物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站在“北魏武川镇城址”标志碑旁,史立新说:“我们现在正在加大对武川镇城址和长城的保护力度,不让这些宝贝散落田间、遭到破坏。这样能让我们更加了解武川的辉煌历史,认识到长城对内蒙古地区的稳定、民族关系的和谐起到的积极作用。”
武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曹慧介绍说,2023年,武川县的坝顶遗址、土城梁遗址已经纳入自治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旅游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年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0.94亿元。“今年,我们打算把坝顶北魏祭祀建筑遗址和金界壕长城遗址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起来,全面收集和梳理北魏、隋唐等历史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包头市九原区也推出了不少实际举措。
去年以来,包头市九原区为了保护麻池镇召湾汉墓,制定了《萨如拉街道办事处文物保护实施方案》,调动各方力量,预防和遏制文物安全事故。主动争取资金支持,邀请包头市、九原区文物保护部门专家对保护区界限划定、保护措施以及能否进行农作物种植等居民关心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加强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在九原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麻池古城城址南城东墙和南墙保护修缮项目完成工程建设,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力更召本体修缮工程完成竣工初验,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工程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同时,九原区还大力打造“古韵麻池”品牌形象,编撰“麻池赋”品牌简介,推出了“秦直道”“昭君出塞”“崔寔种麻”等“麻池八景画中游”品牌故事。
今年1月13日,麻池镇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了麻池镇青少年艺术节暨“古韵麻池未来有我”社会实践活动,麻池中心校1至4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共700人参加了活动。“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麻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看到麻池燕家梁遗址出土的文物时大家都很激动,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举办。”一名学生家长高兴地说。
古城悠悠,长城莽莽。这些长城边上的古老城镇,正在被激活千年文化蕴含的能量,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出新的活力,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释放着力量。(记者 刘国栋)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