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点击视频,看北疆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92】

  “黄鬃马,膘肥体壮,是我遥远路途上的伙伴;心上人,身在遥远的他乡,心里是否想起过我……”夏日里的北疆草原绿浪翻腾,一曲悠远深情的蒙古族长调蓦地响起,穿透清风的吟唱、骏马的嘶鸣,瞬间抓住了我们的心。

  循着歌声走进一个蒙古包,一支文艺团队正在演出。几名身着蒙古族服饰的姑娘婀娜起舞,年轻的马头琴手拉动弓弦,一位黑红脸庞的老人站在场地中央,微闭双眼,张开双臂,陶醉地纵情放歌……

  向身边一位敦实小伙儿询问这是哪里的演出队伍,他低声告诉我们:“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

  大名鼎鼎的乌兰牧骑,记者早有耳闻——从1957年起,为了让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牧区群众能在家门口欣赏到高水平演出,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建立一批“装备轻便、便于流动、水平专业”的小型文化工作队,这就是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至今,他们已在送文艺下乡的路上走过67年,成为备受农牧民们喜爱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我们此刻所在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那时候,草原上没有这么好的路,来回都靠骑马、赶勒勒车。有时跑上一整天,才能碰见一两个蒙古包。我的父亲乌力吉陶克套是第一支乌兰牧骑的队长。那时,他带着8个队员,赶着一辆勒勒车,拿上五件乐器、两块幕布,高举红旗,去赛罕乌力吉苏木进行首次演出。那里特别偏远,当地农牧民很少出远门,最盼着听到外面的声音。”乌力吉陶克套的女儿哈斯回忆。

  那时正是仲夏,草原上烈日灼人。途经连绵几十公里的沙窝子,勒勒车翻了,队员们还迷了路,走了9个多小时才赶到演出地。然而,当看到翘首以盼的牧民们,他们立刻忘掉了疲惫,喝口水、整整装,便开始了表演。寂静的草原,激荡起歌声、乐声、欢笑声……

  就这样,“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一支支乌兰牧骑在草原上奔走,“上台是歌舞演员,下台是吹拉师傅;走草原一匹骏马,走农区一辆勒勒车”。他们把歌声与快乐送到浩特(村落)、送进牧场,成为活跃草原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1964年,乌兰牧骑发展到30多支,影响越来越大。他们首次进京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亲切接见。改革开放后,乌兰牧骑走出国门,把独具特色的草原艺术一次次带上国际舞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乌兰牧骑曾一度遇到困境……但一大批队员选择了坚守,执着地挺了过来!今天,乌兰牧骑已经发展到75支队伍,每年演出超过8000场。

  乌兰牧骑,为何能够长盛不衰?

  “因为他们和牧民始终心贴着心!”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学会会长那顺认为。他告诉记者,自诞生之日起,乌兰牧骑就坚持“只要有一个牧民看,就上门演出”的传统。“他们不仅是演出队,还是‘政策宣传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

  2018年,四子王旗乌兰牧骑到脑木更苏木下乡演出,听闻附近的阿木古郎草原上有一位七旬独居老人,已经多年没有出过远门,队员们立即赶往他的家。

  指导员那木拉至今还记得老人惊喜的样子:“他嘴唇哆嗦着,激动得不停搓手,给我们端上滚烫的奶茶……我们为他进行了一场表演,还把院子、羊圈打扫干净。老人泪流不止,临别时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

  看着老人期盼的目光,那木拉当即决定:以后每年都带队来!此后,每到夏天,队员们都会带着新排的节目来到老人身边,而老人也总是早早守在门口,等待着“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一专多能、一专多用,每位乌兰牧骑队员都是多面手。能唱歌、演奏、跳舞、编创,也能理发、打井、放羊、饮马……他们成了农牧民们离不开的亲人。

  新时代的乌兰牧骑,优良传统不变,演艺水平不断提高——

  功能更加丰富多样。他们探索出“乌兰牧骑+”基层服务队形式,打造“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17支乡村乌兰牧骑为基层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等高校,多支业余乌兰牧骑组建起来,开展基层演出等志愿服务活动……

  人才更加年轻专业。如今,乌兰牧骑纷纷引进专业文艺院校毕业生,唱功、舞蹈、乐器,样样优秀。1998年出生的乌云嘎从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听说家乡的乌兰牧骑招人,她立即报名,并于2021年考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来是出于对乌兰牧骑从小养成的热爱,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乌云嘎说。

  风格更加时尚,老少咸宜。在演唱会、音乐节、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双合尔组合、查干乐团等面目一新的乌兰牧骑组合。他们以民族歌曲为基础,结合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展现了文化的传承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乐迷……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每一位乌兰牧骑队员心中都深藏一份自豪与荣耀。这份自豪与荣耀,源于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他们“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殷殷嘱托,如同甘霖滋润着队员的心田。乌兰牧骑,这“红色的嫩芽”,在这片土地上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吐露芳华。(记者 刘宇航 高平 王潇)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672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绿色农业促农民增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