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北疆新闻赤峰9月22日电(记者 李艳红 石茹意)9月22日,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韩建业就红山文化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东北文化区自有特点,比如长期流行筒形罐、细石器,最早使用玉器,存在偶像崇拜,偏重渔猎(狩猎)采集等。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早期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度参与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红山文化是东北文化区最具代表性的、引领性的文化。

早在距今8000年左右,西辽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都有一样“一元”“敬天法祖” 的宇宙观、伦理观。兴隆洼文化和黄河流域存在同样的黍粟作农业;聚落房屋排列整齐,和黄河流域一样社会秩序井然;墓葬仰身直肢葬,和黄河流域一样有着“入土为安”的丧葬观念。尤其和长江中游地区高庙文化一样有着獠牙神龙形象。

距今8000年左右已有了“早期中华文化圈”的萌芽,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都开始起源,西辽河流域至少已可纳入这个萌芽状态的文化圈之内。

约距今7000年后,在赵宝沟文化当中已经有了仰韶文化初期的文化因素。

约距今6500年,仰韶文化后冈类型北上西辽河流域,与当地文化交融形成红山文化。约距今6000年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红山文化发生交融。红山文化出现不少装饰黑彩的泥质红陶钵、盆、壶类,红山文化范围扩展至大凌河流域,进入以牛河梁第五地点中期、第一地点“女神庙”为代表的红山文化中期。而红山文化典型的重鳞纹彩陶罐也出现在了蔚县三关遗址。

距今6000年前后是“早期中华文化圈”形成的关键时期,红山文化区成为最早的“早期中华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和更遥远的江浙地区的交流仍停留在玉器所代表的祭祀和思想观念层面。

约距今5300年红山文化进入晚期,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交流交往进一步加强,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早期中华文化圈”更加稳固。

第一个层次,红山文化的“之”字纹陶筒形罐以及鳞纹、填充斜线的三角形、相对双勾纹、棋盘格纹、连续菱块纹、条带纹等彩陶因素,影响到邻近的内蒙古中南部、山西、河北等地,对仰韶文化海生不浪类型、义井类型、大司空类型和雪山一期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反过来,仰韶文化海生不浪类型、雪山一期文化等的双耳小口高领罐、双耳鼓肩罐等也北向进入西辽河流域。内蒙古中南部初期海生不浪类型的岫岩玉璧、玉料,应当为直接从西辽河流域输入。

第二个层次,红山文化的半重环鳞纹等彩陶因素,以及直口或微敛口折腹钵等,渗透进山东北部的广饶五村、傅家和章丘焦家等遗址。其圆角方形璧和联璧等玉器常见于大汶口文化。反过来,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高颈壶、敛口豆、白色陶衣以及石钺、石环、石壁等因素,也进入“小河沿文化”或者红山文化晚期当中。小河沿南台地遗址陶尊、器座上面的八角星纹也当来自大汶口文化。

第三个层次,红山文化的玉器影响到凌家滩等江淮等地文化,反过来,红山文化的石钺应当来自凌家滩文化,两地还都有明确的祀天仪式和敬天观念。

约距今5700年,牛河梁遗址有了最早的冢坛第二地点的四号冢下层冢坛,开始建设“女神庙”,体现出强烈的“敬天法祖”观念。动物形塑件复原起来或为龙、凤等。这里应该是与祭祀天地、“女神”(女祖:女娲)有关的场所。“女神庙”以北山丘大范围石砌护坡台基建筑,中轴对称布局。

赤峰彩陶坡遗址蚌壳雕塑连缀的龙形象,赤峰红山很可能也是一座举行过祭祀的圣山。马鞍桥山遗址小山头的人工土台祭祀区面积上万平方米,红山文化区进入前国家社会状态。

约5300年后进入红山文化晚期阶段,辽西地区出现了显著的聚落分化,以规模宏大的牛河梁祭祀遗址群为绝对礼仪中心,周围还有不少次级中心。

距今5000年左右的铜石并用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辽西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区域之一,当时应已出现以牛河梁为核心的“红山古国”。

红山文化中晚期的“敬天法祖”观念和行为天坛或圜丘,璧、龙、凤等祀天玉器,陶筒形器;女性和男性祖先形象,巫觋形象。

红山古国衰亡与“涿鹿之战”距今4700多年的巨变。

韩建业认为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他表示,文明形成的“红山模式”、红山式玉器等牛河梁等中心遗址基本都是高级别的祭祀遗存,没有明确的“王宫”类建筑,很可能红山社会的神权和世俗权力有相当程度的分离;牛河梁等祭祀遗址的积石冢等墓葬可能基本都属于巫觋,高级墓葬基本只随葬和其巫觋身份有关的“巫玉”,玉器多少与墓葬大小结构所体现的墓主人身份并无必然联系。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17315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大山里的“妞妞”会唱歌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