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智慧林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大保障。

  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秉持前瞻性发展理念,提出建设“智慧林业 数字森工”目标,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应用,打通林业发展的“信息高速路”,形成立体感知、实时监测、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的发展新模式,让林业高质量发展乘上“数字快车”。

  夯实基础设施  健全林业发展“智慧感官”

  “构建林业专用数据网络,打造完善融合一体化的林业感知设施,是打通信息采集、传送和存储计算分析通道,构建智慧林业从感知到智能的必经途径。”内蒙古森工集团发展规划部部长秦志疆说。

  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智慧林业发展新模式,成为内蒙古森工集团建设智慧林业、打造数字森工的发展理念。

  2022年,内蒙古森工集团投入专项资金1.8亿元,实施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项目。经过2年建设,初步建起以卫星遥感、卫星通信、无人机侦测、地面各类信息化应用终端和感知系统以及管理平台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林业生态保护监测体系。

  从立体感知到智慧管理,内蒙古森工集团为森林防火配上了“智慧眼”。

  “阿里河微波站瞭望塔报告,巡视一切正常。”春防期间,阿里河森工公司防火瞭望员杨殿林,通过视频监控对讲系统,就可以实时上报森林防火情况。

  截至目前,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信息中心共安装各类视频监控前端设备1013个,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感知体系。建立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管理平台和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实现了高山防火预警、出入公司卡口、通信基站动环监测、入山流动人员视频采集等感知设施的统一管理。在防火一线,配备了42台应急通信保障车辆,随车配有卫星通信、VOID电话、LTE设备、数字超短波、无人机图传等通信设备。

  森林防火前端智能感知设施的进一步覆盖以及高精度、智能化管理,不仅实现了火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定位,而且提升了森林防火的扑救指挥能力。

  “为解决林区通信落后面貌,内蒙古森工集团投资9000余万元,自行建设光缆5269公里,涵盖了林区近三分之二的林场。”内蒙古森工集团林业信息中心主任刘新红介绍,森工集团陆续配套建设了214座4G通信基站,使林场、管护站等重点区域公网覆盖率由10%提升至60%,为实现智慧林业、打造数字森工夯实了基础。

  打造智慧中枢  配备林业发展“智慧大脑”

  内蒙古森工集团倾力打造的“智慧大脑”式林业大数据中心,深化各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数据支持,推进林业发展步入智能化时代。

  今年春季防火期,在阿尔山森工公司,准备入山的游客用手机就能申办防火证,游客可在网上申办、审批,在卡口扫二维码后进入林区。

  集团林业信息中心建起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专属的大数据中心,为集团各部门、单位提供弹性、可扩展、安全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形成“应用上云、数据治理、综合服务”的林业智慧中枢。

  内蒙古森工集团大数据中心是目前国有林区唯一的大型数据中心,云网机房、程控机房、动力机房等功能区一应俱全,为林业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随着配套基站电源、传输保障系统的完善,大数据中心实现了与林业专网的无缝对接,数据高效汇集至云平台,实现了统一数据、统一管理、统一运维、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着眼于服务集团绿色高质量发展,林业信息中心开发了集团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和数据治理与集成平台,整合了林业基础信息、林业专题、生态保护区等信息资源,实现了空间可视化。

  依托集团云平台,林业信息中心新建了集团林业外网门户、林业产业服务、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并将原有的森林病虫害检疫、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样地调查数据采集记录软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信息管理等多个业务系统迁移到云平台,初步形成了“一云承载”业务应用体系。

  随着林区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林业专网的不断完善,内蒙古森工集团协同办公、森林保护管理、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旅游发展等11个业务系统已经上线运行,目前正开发审计管理、经营管理、党建等应用模块。

  刘新红表示,下一步将对重点区域进行公网覆盖补盲建设,将景区等重点区域网络覆盖率提升至80%左右,主要森林瞭望塔网络覆盖率提升至60%左右。开展智慧林业应用系统创新研发,让智慧林业、数字森工的发展成果,助力林区生态保护建设,普惠林业职工生活,以科技力量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孙勇  刘大勇)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751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土默川沃野备耕忙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