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无言,实干有声。
从冬日冰雪、春和景明,再到夏日繁花、秋日硕果,时光轮转中的北疆大地风光无限。而比季节更迭还要动人的,是全区上下只争朝夕、奋楫笃行的奋斗场景——
通辽市科尔沁区,蒙东(通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年产20万吨法兰项目和年产200万吨铸锻件项目建设正酣。截至目前,基地“链主”企业内蒙古龙马重工集团已引进上下游优质企业10余家,一条培优塑强的产业链条正趋于完整,为通辽市建成全国最大的陆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呼和浩特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科研人员身穿白大褂,操作着精密仪器,潜心钻研乳业课题。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聚焦乳业技术革新,开展基础性、撬动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助力呼和浩特从“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
放眼北疆,从东到西,绿色发展步履铿锵、势头强劲。聚焦聚力办好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内蒙古以“链长制”为抓手,精心打造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要产业链,加快构建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看实力——聚链成群 集群成势
初秋,走进包头明阳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目之所及是一派干劲满满的火热场景。
“作为自治区风电产业链‘链主’企业,明阳实现了风电整机核心部件和20个关键部件的属地化,完成了包括包钢、二冶、一机等22家包头本地企业的培育,力争年底实现风电装备制造85%以上属地化配套目标。”明阳集团包头基地工艺装备科负责人杜云飞介绍。
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为继稀土和晶硅光伏之后的第三个旗帜型产业集群,这是包头抢占新能源“风口”的大战略。如今,包头正以“建设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产业配套最齐全、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全国重要陆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乘“风”起势。目前,全市已集聚风电装备企业14家,今年上半年,全市陆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0.1%。
新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精心培育的8大产业集群之一。当前全区上下锚定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目标,协同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努力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截至目前,全区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产值超过1.2万亿元。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壮集群,一个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快速崛起——
在呼和浩特,生物医药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出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聚焦生物发酵与制药、生物疫苗、中医药(蒙医药)3个链条,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全市有生物医药企业60余家,创新平台载体143个,研发机构117个,2023年完成产值184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的7%。
在乌海,现代煤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成形起势。
立足地区转型发展实际,乌海市全力培育打造煤基新材料产业,煤基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在建的煤基可降解塑料项目全部投产后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0%,实现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内蒙古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产业,聚焦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深入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一体推进重点产业链建设,北疆大地动能澎湃。
看动力——项目蓄能 科创筑基
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内蒙古全区上下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力以赴谋项目、抓产业、促发展,奋力推动项目建设上台阶、见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穿行于全区各地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处处迸发着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快推进、早投产、早达效,已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卧龙永磁电机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吊塔林立,车辆穿梭,建设者们紧盯目标抢工期、赶进度,仅用60天时间便完成钢结构厂房的全部钢柱梁、钢屋架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试生产。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5.2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3.2万台低速大功率永磁电机、1300台风力发电机、2万吨铸件、100兆瓦时储能系统集成生产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30.8亿元、利润3.2亿元、税收1.5亿元。
在通辽科左后旗,中玻太阳能装备用光伏电池封装材料及配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填补通辽及东北经济区光伏玻璃产业空白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运行。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6亿元,新增税收1.5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1-7月份,全区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4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4.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7.1%,拉动全区投资增速10.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6.2%。
建设速度不断刷新的同时,重点项目的“高品质”也愈发凸显。
6月初,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名单,15个防沙治沙重大示范工程项目获批实施。
据悉,此次防沙治沙重大示范工程项目聚焦黄河“几字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河西走廊沙漠边缘三大防沙治沙区,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集中科技力量支撑“三北”工程攻坚战,为自治区荒漠化综合防治与绿色发展提供成熟技术和系统方案。
如大潮奔涌,北疆大地涌动着活跃的创新力量。截至6月最新数据,自治区共实施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74项,支持经费达6.6亿元,建设创新联合体191家,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看活力——近悦远来 互利共赢
8月16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俄罗斯联邦工商会、蒙古国工商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俄蒙工商论坛在包头市开幕。来自中俄蒙的470多位参会代表围绕贸易、投资、产业、文旅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商务实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作为中俄蒙工商界对话交流的机制性平台,中俄蒙工商论坛于2005年创办,由中俄蒙三方轮流举办。该论坛在推动中俄蒙区域经贸合作、深化地区经贸往来、促进商协会组织友好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中俄蒙三国企业不断增进了解、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
内蒙古内联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历史上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现在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独特,开放优势明显。
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内蒙古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加强区域协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
7月29日上午11时,伴随着阵阵的轰鸣声,一列满载55个40英尺集装箱的中欧班列经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开启欧洲之旅。
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唯一口岸,今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已达2010列,较去年提前21天突破2000列。目前,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开行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有71条,通达12个国家72个地区,货物品类涵盖轻纺产品、电子电器、机器配件、国产汽车、日用品等。
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内蒙古有对外开放口岸20个,其中14个陆路口岸承担了约90%以上的中蒙陆路运输和65%以上的中俄陆路运输任务,全国近一半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进出境,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搭建起中国向北开放的大通道。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国家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内蒙古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大格局大视野来认识和看待内蒙古在全国开放大局中的地位,既扩大对外开放,又深化与国内地区的经济合作,在深度融入国内大市场中更好推进沿边开发开放。
4月13日上午,一列装载600余吨进口苜蓿草的集装箱班列从天津港新港北站驶出,这标志着“天津港—呼和浩特”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成功开通。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铁联运班列成功开通将有效降低进口货物的物流成本,是“区港联动”平台实现的又一新突破。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通辽、赤峰均与北京实现高铁联通,呼和浩特已融入京津冀2小时城市圈。当前,内蒙古正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持续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对接合作,开展点对点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
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开放的内蒙古,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记者 康丽娜)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