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的草原与静谧的湖泊相偎相依,浩瀚的沙漠与奔腾的河流相映成辉,在内蒙古,到处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8月25日至29日,“闯新路 新实践——全国党媒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暨“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工作交流会媒体团走进内蒙古,感受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脉动。
一个个防沙治沙样本,一个个生态修复案例,不断扩大的绿色版图,亮出内蒙古绿水青山新气派,汇聚成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浩瀚沙海绿肥黄瘦
驱车行驶在穿沙公路上,路两边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仿佛徜徉于绿色海洋。沿着步道登上高高的沙山顶,眼前黄与绿交织的壮阔场景,提醒着人们,这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腹地。
8月27日,全国党媒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团走进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展旦召分场银肯沙作业区,被内蒙古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生动实践所震撼。“银肯”蒙古语意为“大”,银肯沙就是“大沙”,如今这里已经是库布其沙漠中的“绿岛”。
内蒙古境内分布有四大沙漠、四大沙地,土地荒漠化沙化面积约为全国的20%,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70多年来,内蒙古与时间赛跑,与沙魔较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据最新监测数据,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双减少”,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内蒙古越来越绿了。
这绿色里,有内蒙古牢记“国之大者”、一往无前的担当和勇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一道万里绿色长城。“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防沙治沙超过3000万亩,日均治沙超过2万亩,跑出了防沙治沙“加速度”。
这绿色里,有内蒙古借光治沙、一体化推进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建设的谋略和胆识。在库布其沙漠,在乌兰布和沙漠,在腾格里沙漠,大片的光伏板在沙漠中涌起浩瀚蓝海,蓝海之上,光伏板发绿电、减标煤,蓝海之下,梭梭、柠条等优质防风固沙植物将沙漠牢牢锁住。作为内蒙古全力推进的“六个工程”之一,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内蒙古8个盟市全面推开,开辟增绿、增能、增收一举多得的防沙治沙新路径。2024年,内蒙古将完成新能源建设装机2727万千瓦、沙化土地治理230万亩。
这绿色里,有内蒙古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经验的智慧和远见。鄂尔多斯通过“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社会和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成果开放化共享”治理模式,使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本世纪初的4.6%提高到现在的32%;阿拉善盟摸索出一套适合极度干旱地区飞播造林的技术模式,为其他同等气候条件下的沙漠治理提供了示范;赤峰市翁牛特旗13条穿沙公路对境内科尔沁沙地进行切割治理,路修到哪里,绿色就蔓延到哪里。
草原过牧破题解题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内蒙古大草原何以成为全国人民的“诗与远方”?
8月25日,全国党媒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媒体团走进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聚焦草种科技的上市公司蒙草集团,对乡土草种筛选培育及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生态修复新技术应用、种业体系建设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东乌珠穆沁旗退化草原修复、乌拉盖退化草原修复、敕勒川草原修复……蒙草集团打造的一个个草原修复样本,让媒体团见证了用中国草种丰茂中国草原的内蒙古实践。而此时的内蒙古大地上,一场从源头解决草原退化的行动正在深入开展。
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和保障。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指出,总体上看,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牧了,要注意休养生息。
2024年,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在内蒙古17个旗县启动。各地紧抓“人”“畜”“草”关键问题,一地一策探索形成解决草原过牧的内蒙古“良方”,全力守护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疏堵结合抓“减畜”,让草原休养生息。“堵”,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持续加强执法监管,对违规放牧形成震慑。“疏”,加强棚圈建设,支持带动农牧民舍饲圈养和集约养殖、智慧养殖,减轻草场压力、降低饲养成本。
为养而种抓“供草”,解决牲畜口粮。一方面通过修复严重退化打草场和重度沙化放牧场,恢复天然草原的牧草质量和产量。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人工草地、打造高标准草田和草业园区等举措提升饲草供给水平,有效减轻草原畜牧业对天然草原饲草依赖。据测算,目前内蒙古年人工种草、秸秆饲料化利用、天然草原可食牧草等饲草供给总量可达8000万吨左右,可基本满足全区1.4亿头草食家畜饲草需求。
转型升级抓“产业”,探寻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优良牲畜选育推广、畜产品品牌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等多项产业发展政策,让产业链强起来,价值链长起来。
截至目前,全区已转移超载牲畜232万羊单位、占全部超载牲畜的63%,9个旗县整区域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生态产业风生水起
与别处的草原不同,苏泊罕大草原水草丰美、河湖密布、绿树成荫,构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十三世纪游牧文化为背景,以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300多年历史为记忆,美丽景色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展示出独特韵味,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周边农牧民享生态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幸福靠山。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沙漠是内蒙古的特色和优势。如今,内蒙古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做优特色林果、草产业、林草中药材、森林食品、木本粮油五大特色产业,生态资源优势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
向沙漠要效益,一条条产业链将“死亡之海”变成“聚宝盆”。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已建成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花棒采种3个百万亩产业基地,2023年林沙产业产值达100亿元;巴彦淖尔市扶持引进91家企业,推动有机种植业、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及光伏+生态治理等产业快速发展,在“沙海”变“绿洲”中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向森林要食物,特色种养殖让绿色林海成为“菜篮子”和“碳汇库”。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森工集团形成了经济林、中草药、食用菌、林下养殖和野生资源采集五大产业,2023年实现产值3.6亿元。包头以固阳县国营林场2.2万亩林子为开发对象,开发出15万吨数字碳票,将绿水青山变为“有价”的商品,已有32家区内外企业认购。
向草原要发展,草产业点绿成“金”将茫茫草原变成“粮库”“钱库”。赤峰市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创办智慧牧草工厂,年产鲜草5100吨、混合饲料7000吨,为全旗提供优质稳定的饲草供给。兴安盟科右前旗建设阿力得尔现代草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吸引多家牧草企业入驻,促进草产业全链条发展。2023年,园区销售总产值达1.58亿元。
只此青绿,不只青绿。2023年全区林沙草产业总产值达到871.8亿元,2024年,内蒙古正全力推动林沙草产业产值向千亿元迈进。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绿色未来的深情呼唤,内蒙古一直在路上。(记者 霍晓庆)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