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北疆新闻呼和浩特10月19日电(记者 杨净毓 实习生 李玉涵)“回顾自身的文学之路,可谓用一根针挖一口井,慢慢地发掘着生活的甘泉。”内蒙古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艾平在10月19日召开的推动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深切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只有一点,就是我的笔一直聚焦于人民的丰碑之上。”艾平说。

艾平写过带着岁月痕迹面对时代挑战的《额嬷格》,写过为保留民族文化锲而不舍的《我是马鞍巴特》,写过积极融入现代生活的猎人妈妈《游猎之地的你》,写过回草原创业的《萨丽娃姐姐的春天》等。 

人民的实践,人民身上的信息,总是意味着时代的大主题。艾平说:“在每一次深入生活和写作中,我的心灵都会被笔下的人物深深打动,他们的艰难困苦,他们内心的明朗和高尚,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怜悯,他们的聪明智慧,他们的梦想与追求,他们在历史进步中留下的那些渺小,却永存的足迹,让我深思,也让我开朗,可以说,每一次对人物的发现,让我收获的不仅是故事,还有全新的思维。”

艾平表示,经典之作的产生,都不是急功近利的结果,创作须经千锤百炼,走进读者内心,也要经过披沙沥金的选择。

“每当我阅读到那些高屋建瓴的作品,我都会产生一种创新的冲动,砥砺自己从高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上,将自己这一滴水,融入时代的大潮,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力争写出具有美学光彩和文化底蕴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接受人民的检验。”艾平说。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江海
11061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橄榄核上的“微世界”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