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关系着千家万户,是群众最关心的一件身边事。今年,内蒙古实施“温暖工程”,从供热领域的热源保障、户内改造、智能化建设、应急保障等多个方面补短板、抓落实,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工人日报》记者 李玉波
“家里暖气真好,屋子里热乎乎的。”家住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丰瑞公园小区的居民蔡女士说,今年实施“温暖工程”后,暖气不热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最近几天,内蒙古连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气温持续走低,呼和浩特等地夜间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但记者了解到,相较往年,今年内蒙古暖气不热的投诉却大幅减少。
今年,内蒙古在全域实施“温暖工程”,从热源保障、热网更新、热力站提升、户内改造、智能化建设、应急保障等多个方面补短板、抓落实,解决供热领域突出问题,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全域实施“温暖工程”
近日,拥有1588户居民的丰瑞公园小区迎来了供热系统改造后的首个采暖季,大家纷纷表示今年暖气更足了。今年6月,当地实施新一轮管网改造,并安装测温装置和平衡阀,小区的供热系统也接入了呼和浩特市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可实时监测调控小区的供热设备运行。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了解到,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今年该市在热源和管网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温暖工程”大唐长输供热管网工程涉及的两台发电机组已改造完成,新增热源3300万平方米;金山电厂长输管网工程已具备提供5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17.6公里东环网已建设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热管网改造的1333个小区已全部完工。
“我们内蒙古不缺煤不缺电也不缺气,没有任何理由缺温暖。让老百姓挨冻,良心难安。”温暖是北方地区冬季最大的民生,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内蒙古全域实施“温暖工程”。
今年全国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内蒙古将从热源保障、热网更新、热力站标准化建设改造等方面补短板,探索企业降本增效、用户节省费用、社会减少排放、供热安全有保障的新路径和按需供热、精准供热的新模式,推动实现安全稳定高质量供热,用供暖热度提升民生服务温度。
全面摸排不热原因
“温暖工程”实施过程中,内蒙古将上两个采暖季通过12345投诉的60余万件数据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将供热投诉较集中、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区清单转发给各地,并要求逐户倒查,全面摸排供热不热的原因,制定“一小区一方案”改造方案,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了多轮全链条排查,找准供热不热“病根”,建立项目清单。
今年,巴彦淖尔市在实施“温暖工程”过程中针对部分老旧小区因管网老化、年久失修造成的供热不畅问题,推进供热双立管改造,啃下用户端改造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的老旧小区供热基本是一个阀门控制整栋楼,或者是一个阀门控制一个单元或多个单元。供热双立管改造是通过敷设新的管网,从单元楼道内安装一供一回两根立管,实现单户循环控制。双立管改造中,供热管网、小区管道等公共部分管网建设均由政府投资,用户只需承担入户暖气片费用,户均出资500元左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住建局局长徐建军说。
据了解,今年巴彦淖尔市“温暖工程”计划总投资6.78亿元,实施21个项目,已全部完工。同时,巴彦淖尔市将城中、城郊接合部原来靠散煤取暖的1.62万户居民纳入城镇集中供热范围,并将“温暖工程”实施范围扩展到全市域,完成农村煤改电14.36万户。
推动新型智慧供热模式
近年来,供热话题持续引发关注,而人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暖气不热。据了解,导致暖气不热的原因很多,包括管网老化、压力不够等。在呼和浩特,今后供热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可通过“智慧供热管理服务平台”,及时监控进出水温度,为各种供热问题的提前处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内蒙古着力实施智慧供热改造升级,推动新型智慧供热模式,对供热一级管网、热力站、二级管网加装运行参数采集器,掌握供热实时运行参数;加装供热管网平衡装置,保障前端、终端供热均衡的同时,避免在调控后出现供热系统紊乱的问题;利用全区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居民室温监测联动体系,以小区为单元,按照3%~5%的比例安装室温采集器,建立室温在线监测制度,推动群众投诉后再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主动发现问题转变。
在乌海市,新建居住建筑安装分户热计量、温度调控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老旧小区试点安装智慧供热装置。乌海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行热计量,用户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自身需求,通过手机远程调控室温,改变过去手动调节的繁琐操作。不仅满足了用户不同的用热需求,还可节约30%采暖费用,全市供热耗热量连续三年同比下降5%。”
原标题:内蒙古全域实施“温暖工程”,从热源保障、户内改造、智能化建设等多方面补短板 今年暖气不热的投诉大幅减少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