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内蒙古职业教育非遗文化传承展上,非遗文化展演及静态展陈大放异彩,让观众大饱眼福。

  其中,由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送的古如歌展演,让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多人所了解。展演中,合唱团成员身着民族服饰,唱出了古如歌优美独特的旋律,歌声粗犷苍劲、浑厚悠扬、令人叹服。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教授色苏雅拉图是合唱团中最小的成员,他一直致力于古如歌的传承与保护。“古如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古典音乐的‘活化石’,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通过古如歌能展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色苏雅拉图介绍,“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是古如歌的发源地和传承地,近年来,我们通过在校内开设选修课,在校外开展田野调查、社会培训等,积极传承和保护古如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如歌,感受它的魅力,让这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学校非遗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色苏雅拉图还是蒙古族四胡鄂尔多斯演奏法的自治区级传承人。同时,他还带领学校里的青年教师斯日吉积极开展鄂尔多斯蒙古古筝技艺的抢救工作。

  “通过田野调查,色苏雅拉图老师了解到了鄂尔多斯蒙古古筝的存在,但这项技艺甚至这种乐器目前几乎失传,已知现存的唯一一把鄂尔多斯蒙古古筝陈列在鄂尔多斯博物馆。因为我学的是古筝专业,老师就极力鼓励并指导我开展鄂尔多斯蒙古古筝的研究传承工作。”斯日吉说。目前,通过梳理大量田野调查资料,斯日吉已基本掌握了鄂尔多斯蒙古古筝的技法、定弦法,她还计划在今年底前完成30首民歌的指法整理,形成教材。

  “要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并焕发活力,不仅需要传承人的坚守,更需要年轻人的参与。作为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职业教育应该主动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同时,非遗创新也能够打造职业教育的新赛道,助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色苏雅拉图说。

  “在职业教育非遗文化传承展上,我们通过展陈、展演、展示、视频等形式,展出了全区23所职业院校500余件展品,涉及6大类20多个非遗项目。”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职业院校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与非遗保护、传承及创新发展的结合,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不断融合,双向奔赴,取得积极成效。

  全区各地各校纷纷搭建起非遗文化传承平台——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成立“内蒙古饮食非遗传承展示基地”;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成立“武利平二人台大师工作室”……

  各地各校争相构建科学的非遗传承教学体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在专业课中融入“非遗保护与传承”课程思政主线,并建设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呼麦艺术、长调民歌、马头琴艺术及传统手工艺等非遗项目为主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蒙古族传统艺术赏析》;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中,引入浮雕树皮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法;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广告艺术设计、形象设计等专业课程中,开设美甲雕刻专业课程……

  如何让非遗文化真正深入融进职教体系?产教融合是关键。当前,我区教育部门正积极联合文旅、人社等部门,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区域合作、校企合作、校际合作,联合行业及民间非遗传承人,与学校教师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非遗传承师资队伍。此外,教育厅支持各职业院校依托专业优势,融合开设与现有专业相关的非遗专业,实施“技能专业+非遗传承”双向培育;助推形成非遗文化联盟,为全区传统特色产业技能提升搭建平台,推动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纵深发展,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可能。(记者 刘志贤)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17913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WCBA第十四轮焦点战 新疆94:81力克内蒙古 终结内蒙古12连胜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