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新闻深一度

  跨越1500公里,只为一声“谢谢”

  再相逢!“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用内蒙古最高礼仪迎接姐姐

  续写 “三千孤儿入内蒙” 新篇:跨越64年的双向奔赴

      “国家的孩子”七旬姐姐奔赴千里当面致谢“草原母亲”都贵玛

15.JPG

杭巧云与都贵玛额吉相拥  李文华摄影

  北疆新闻乌兰察布11月24日电 (石茹意 李文华) “妈妈我来看您了,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感谢您,您辛苦了。”11月23日至24日 ,“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的姐姐杭巧云从江苏南京跋涉1500多公里,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她既想探访弟弟从小到大生活过的那片草原,更想向那位如同亲生母亲般养育弟弟的“草原母亲”都贵玛当面道一声“谢谢”。

  海的尽头是草原

  “牧民相信缘分,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眼,就有了一生的缘分。”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儿童福利院面临着收容孩子人数多、口粮不够、营养不良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和国家决定将这些孩子送往牛奶和肉食相对充足的内蒙古草原,由内蒙古各族群众收养,而这些孩子也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从1960年到1963年,内蒙古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孤儿。尽管当时的内蒙古也处于困难时期,但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起这份国家责任,展现了民族团结和人间大爱。草原上的额吉、中年妇女、新婚夫妇等,纷纷骑着马、赶着勒勒车,长途跋涉前来收养这些孤儿,尽全力做到“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写就了一段“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辽阔的草原生不出狭窄的爱

  1942年,都贵玛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

  1961年,年仅19岁的她主动承担起照顾28名上海孤儿的任务,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她从喂饭、把尿做起,克服重重困难,如同草原上的一颗明珠,用她的善良和无私的母爱,照亮了28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让他们能在那段艰难的岁月健康平安地长大,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扎拉嘎木吉是28个孩子里最一个后被领养的,也是和都贵玛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孤儿。在扎拉嘎木吉第一次被领养后,都贵玛仍牵挂着他,在得知当时领养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时,又向当地反映情况,将扎拉嘎木吉“要了回来”,由她亲自抚养。半年后,有一户条件很好的牧民夫妇前来领养,经过严格的考察后,都贵玛才放心将扎拉嘎木吉交给他们。

  迟暮盼亲 终得圆梦

  随着年岁的增长,希望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思绪不断在扎拉嘎木吉的心头萦绕。但时隔64年,寻找亲人犹如大海捞针,难于登天。

  2024年10月,新的转机出现了,扎拉嘎木吉看到自己的好友在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这让他重新燃起来了寻亲的希望。10月中旬,他再次向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寄去了自己的血样。

  这次,幸运之神眷顾了扎拉嘎木吉。仅过了一周,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就通知他,说找到了他在南京的亲姐姐。

  在出发前往南京探亲前,扎拉嘎木吉特地去都贵玛额吉家中,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额吉。

  “快70岁了,还能找到亲人不容易,南京亲人看到你在内蒙古生活得这么好,肯定很欣慰。”都贵玛额吉说。随后,颤颤巍巍地从怀里取出1000元现金,祝她的儿子扎拉嘎木吉此去寻亲,一路平安。

  11月16日,扎拉嘎木吉带着三个女儿赶赴南京,与姐姐杭巧云一家认亲团聚。一看到姐姐,他就颤颤巍巍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而姐姐也赶忙上前紧紧地抱住弟弟,二人泣不成声,这一刻,血缘冲破岁月的间隔,亲情汇聚成爱的河流。

  “弟弟是在火车上走失的,父亲一生都奔波在寻亲的路上,直到离世也未能如愿。但现在,我家大宝贝回来了,父亲可以如愿了。”杭巧云说。

  扎拉嘎木吉表示,到了这个年纪还可以找到姐姐,我没有遗憾了。

  一生最感谢的人就是都贵玛额吉

  11月20日,扎拉嘎木吉回到四子王旗后又来探望都贵玛,并带来了南京亲人准备的特产礼品。说起小时候的扎拉嘎木吉,都贵玛老人激动落泪,“能找到自己的根,我替他高兴。这次去南京不仅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在得知养育过弟弟的都贵玛额吉还健在时,杭巧云提议到内蒙古去探亲,要亲口向都贵玛额吉道谢。从决定到出发,仅用了3天时间。

  23日中午,杭巧云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出站口一出来,就看到弟弟扎拉嘎木吉的大女儿和接站的亲友团身着蒙古袍、手捧鲜花,早早地等候在了出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杭巧云的女儿陈春香直呼“内蒙古人民太热情了。”

  包饺子、现宰的全羊,还有各式各样的内蒙古特色奶制品,欢迎远方亲人的到来。“30多个亲戚,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了,这两天我们家里非常热闹,过年都没有这么热闹过。大家都非常期待姑姑的到来。”扎拉嘎木吉的三女儿胡日其其格说道。

  大巴车缓缓驶入扎拉嘎木吉所在的小区门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彻云霄。红色的地毯、蓝色的哈达、醇香的奶茶……在杭巧云的眼里,这些都是如此的新奇且又亲切,新奇的是她在杭州从未体会过这些,亲切的是她终于来到了弟弟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3.JPG

扎拉嘎木吉带姐姐杭巧云探望“草原额吉”都贵玛  李文华摄影

  24日一早,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上迎来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瑞雪迎亲人,扎拉嘎木吉和姐姐杭巧云一家人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探望都贵玛额吉的礼物。


  上午9时,冒着风雪,扎拉嘎木吉和姐姐杭巧云一家人来到都贵玛额吉家中。

10.JPG

杭巧云向都贵玛额吉表达感谢  李文华摄影

  一进门,额吉慈祥的面庞就映入杭巧云的眼帘,她再也难掩心中的激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快步上前,紧紧地与都贵玛额吉相拥在一起。“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杭巧云泣不成声地向都贵玛额吉连声道谢。

  都贵玛额吉也激动地回拥着杭巧云,两位老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们都明白,是这份来自远方的养育之恩,让她们的家庭得以延续、完整与团结,这份大爱跨越了时空与地域,将江南和内蒙古的亲情紧密相连,不断延续。

13.JPG

与额吉一起合影  李文华摄影

  这一幕不仅是两个家庭间情感的交融,更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彰显了内蒙古人民“国家有需、倾囊相助”的担当,和那段特殊岁月铸就的深厚民族情谊,将激励着新一代不断续写民族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24日下午,扎拉嘎木吉带着姐姐来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牧区。冬日荒芜的草原在杭巧云脚下铺展开,她好像看到了弟弟幼年时在草原上肆意奔跑的场景。

  67岁的扎拉嘎木吉如同一个孩童一般,兴奋地给姐姐介着他儿时住过的蒙古包、骑过的马鞍、骑骆驼的脚蹬。“我小时候过得很快乐,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我就在大草原上肆意地奔跑、放牧、抓小羊羔、骑小牛犊,摔下来了就再骑上去,没有任何的烦恼。”扎拉嘎木吉开心地说道,“你看我现在吃得胖胖的,就知道我在草原上生活得很好,我还有3个女儿,我很幸福的,小的时候那更是吃饱喝足穿暖,就不想家了。”

1.JPG

扎拉嘎木吉邀请姐姐在草原水草丰美的时候再来草原  李文华摄影

  “你过得比我好,我很开心,小时候在家里,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的。”杭巧云眼里含着泪水说到,“有这么一大家人陪着你,你在这这么幸福我就放心了。”

  扎拉嘎木吉拉着姐姐的手说:“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是你的娘家。”

  25日上午,杭巧云一家即将结束行程返回南京,弟弟扎拉嘎木吉给姐姐准备10大箱内蒙古特产让其带回去。“我没带什么东西来,没想到会带这么多东西回。”杭巧云非常开心地说道。

  离别时,扎拉嘎木吉紧紧地握住姐姐的手,不停地说:“等到草原水草丰美的时候,一定要再来”。

  杭巧云知道弟弟的腿不好,邀请弟弟明年春天到南京生活一段时间,一方面想让他到南京的医院看看腿,另一方面想陪着他看看南京的好风光。“这么多年我没关心过他,现在我要开始关心他,看到他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没有牵挂了。”杭巧云说。

  机场离别之际,小侄女胡日其其格紧紧握住姑姑杭巧云的手不愿松开。两人最初还笑着道别,但忽然望向对方的脸,就抱着大哭了起来。约定以后要互相到对方家里过年。

  “在这个世界上,爸爸和姑姑就是最亲的人,两人分别了64年,今年虽然只见了两次,但今天却又要分开了。”胡日其其格表示,尽管相距1500多公里,但我们依旧会常来常往,希望姑姑和爸爸都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都贵玛和扎拉嘎木吉姐弟相认的故事,宛如一幅跨越山海、情牵民族的动人长卷,让人们跟着寻亲的步伐,一起回忆,一起感动,一起开心,一起流泪……

  从江南水乡到广袤草原,地理上的跨度勾勒出命运的迁徙轨迹。那些因灾荒而失去依靠的孩子,像飘零的孤舟,在时代浪潮中迷茫无助。草原额吉们,用无私的怀抱,抚平孩子们内心的伤痛。内蒙古大草原,以其宽广的胸怀、质朴的真情,让一个个漂泊的孩子,找到心安之吾乡。(完)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张弛
10299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教育系统24支合唱团齐声歌唱礼赞百年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