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01e87609dc7bf9a79d080c384c81fa53.png

2025年01月02日第五版

  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精心创作的主题墙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自内心的欢声笑语……寒冬腊月,漫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美丽乡村,迎面扑来的是清新的空气,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淳朴和谐的氛围。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让文明新风激荡在希望的田野上。

  “白灵灵鹊鹊飞过一道道滩,我把反铺张浪费来宣传。请客送礼要杜绝,婚丧嫁娶不要大摆酒席,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举行个仪式,新人新事要新办。勤俭节约好传统,一代一代来传承……”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可镇西官井社区,一支由群众自发组建的爬山调文艺宣传队正在唱着新编排的爬山调曲目。据了解,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内容被写成词、谱成曲,百姓们哼唱着朴素、接地气儿的小曲儿,口耳相传,欢声笑语间村子里洋溢着无形的正能量。

  让移风易俗成为推动乡风文明的“引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把党建引领贯穿农村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文明村镇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将赛罕区、土左旗、和林县打造为移风易俗示范旗县区。

  呼和浩特市选树各级道德模范,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组织“百姓宣讲团”、先进人物深入基层、开展好家风故事分享、优秀传统文化宣讲等活动,把尊老敬贤、勤俭节约等优良家风家训渗透到群众生活中。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恼包村,记者不由得惊讶于恼包村的村容村貌。不同于印象中的内蒙古一些村庄,它既没有在广袤沙漠中,也没有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而是呈现出一幅柔美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这如江南水乡一般的村景,让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惊叹不已。

  “近几年,恼包村创办了‘江南水乡’园区,举办桃李源民俗大集,修建了摩天轮‘恼包之眼’、恼包水世界,后来又增设了游乐场,还搞起年轻人喜欢的音乐节、跨年灯光秀、烟花秀,2023年春节还新增了打铁花项目,这些都让这个村子越来越有魅力。”恼包村村民高兴地说。恼包村培育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美食餐饮于一体的乡村生态特色综合文旅业态,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赋能全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努力打造和美乡村的“恼包样板”。

  “今后,我们村将不断拓展和延伸乡村特色农文旅产业链,锻造‘宜居建业、和美恼包’优质品牌,全力打造文明时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恼包村党总支书记李恒彪说。

  “遵守文明规则,用自己的文明行动赚取积分,这些积分还能兑换生活用品,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前毛道村村民刘慧芳说,积分较高的群众还可优先参与“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推优评先活动,那些带头执行村规民约的村民,名字还被写在红榜上。

  以积分撬动文明,让小积分“兑”出文明新风尚。呼和浩特市深化文明团结超市建设,加大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制定积分兑换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建设文明团结超市。在各行政村设置“道德红榜”“道德积分榜”,举办道德评议活动,破解婆媳不和、邻里纠纷、婚丧陋习等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隆冬时节的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银装素裹、房舍整齐,图文并茂的移风易俗工作成果展板在村古树广场格外醒目。“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人情适度,坚决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东乌素图村干部王志凤说,村里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群众大力践行文明风尚,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吕会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10524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阿拉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助农牧民增收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