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您好,我们是兴安北京社区的志愿者,给您送2025年的新年挂历来了……”1月7日,兴安盟科右前旗党群服务中心兴安北京社区组织志愿者敲开辖区居民房门,开展入户“敲门行动”,发放印有惠民政策二维码的新年挂历,解读相关政策条例,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城乡居民医保、养老补贴、15分钟生活圈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

  “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到家里来宣传一些国家政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时都给解答了,非常贴心。”兴安北京社区居民张桂芬深有体会地说道。

  “手牵手,心连心,中华民族大家庭永不分离……”与此同时,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大嗓门”宣讲志愿服务队也开始行动了。她们走村入户宣传,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宣传队好,讲的内容接地气,我们都能听得懂。”巴日嘎斯台乡兴安社区居民张树林对宣传队赞不绝口。自从有了“大嗓门”宣讲志愿服务队,村民经常聚在一起,看节目、听政策,还不时地夸赞如今的好日子。

  行走在冬日的岭上兴安,错落有致的亮丽民居、多姿多彩的欢快歌舞、互帮互助的和谐邻里,处处展现着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引领共学,开展一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增收共富,组织一次产业发展活动;文化共享,开展一次文化交流活动;环境共美,开展一次人居环境整治;稳定共安,开展一次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2024年,兴安盟推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一”群众工作法,每季度带领各族群众开展一次“五个一”活动,这一工作法的实施,进一步增进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融共铸的情感。

  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因为做到了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在不断提升,而这要归功于“老高”。每当村民遇到纠纷或矛盾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金牌调解员高忠义来帮忙调解。

  高忠义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在村里巡逻,发现小事现场立刻解决,大事分析利弊耐心处理,谁家有活儿他会伸手帮一把,用乡情、亲情感动着村民,久而久之高忠义和村民处成了“铁哥们”。2024年,高忠义共调解矛盾100余件。

  同样,在突泉县六户镇永繁村活动室,一场文化共享剪纸培训活动正在欢乐进行中,村民在剪纸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剪团花。接地气、暖民心的剪纸培训让各族群众沉浸其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笑容挂在村民脸上,甜蜜流淌在乡亲们的心间。乌兰哈达镇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大棚内,工作人员一边更换草莓基质,一边交流草莓的种植管理经验。“农闲时来这儿上班,不仅能学到种植技术,还能给家里增加收入。”在农业园区工作近一年的高根营子嘎查村民何晓青说。

  “乌兰哈达镇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有日光温室12栋、冷棚11栋,主要种植西红柿和无土栽培的蔬菜。园区日常带动就业35人,高峰期能达到60人,每人每月收入在3600元左右。”乌兰哈达镇统战委员仲晋浩介绍。

  与高根营子嘎查一样和美的乡村,还有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巴彦巨力河村,乡间小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庭院整齐美丽。该村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行为量化为积分,并将所得积分兑换成奖励。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动力,还让各族群众共享了优美风景和锦绣家园。

  每一个真实鲜活的事例,都是兴安盟创新开展“五个一”群众工作法的缩影,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铺展开来,滋润着百姓的幸福生活。目前,兴安盟210个试点村、社区、单位已开展“五个一”群众活动4700余场次,覆盖各族群众近百万人次。

  “兴安盟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为目标,推动‘两区一窗口’试点建设,创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一’群众工作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走深走实。”兴安盟盟委统战部副部长王连鹏说。

  如今的兴安盟,沐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中,在“五个一”群众工作法的持续实践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成一个多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融共铸的大家庭,共同描绘美丽兴安新画卷。(记者 高敏娜 实习生 许文军)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杨净毓
1026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赶制校服生产忙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