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要闻 > 正文

  寒冬腊月,年味渐浓。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俄体镇兴安村的兴安盟世鑫食品有限公司,繁忙的“备货大战”已提前打响。走进粉面饺子加工车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打芡、和面、拨粉、称重、包装……4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穿梭。

  作为工厂的“技术总监”,金淑梅时刻紧盯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正在满负荷生产粉面饺子、火锅粉、水粉等产品。”金淑梅介绍,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公司的生产旺季,每天至少有1.8万斤粉产品从这里运出,远销东三省及北上广深等地,年销售额破千万元。

  科右前旗俄体镇,素有“东北粉条之乡”的美誉,追溯其粉业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便已起步,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目前,这里汇聚了2家粉产品加工企业以及20余家加工小作坊,已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义新村是俄体镇名副其实的粉条专业村。走进位于义新村的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院子里,银色的粉条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晾架,在冬日暖阳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我父亲20多岁就开始做粉条,那时候只是一个小作坊。2010年成立合作社后,我们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天甲粉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慧回忆起往昔,坚定地表示,她要经营好合作社,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我们合作社粉条年产量在46万斤以上,为当地20名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大家月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如今,“俄体粉条”不仅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在厨师的巧手下创新推出了令人垂涎欲滴的“全粉宴”。从“蚂蚁上树”到“半江红”再到“凤归巢”,18道富有诗意的佳肴,让粉条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角”。这独特的“俄体味道”,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延长了产业链。

  “我们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量大质优的马铃薯,以此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粉条,口感滑润筋道,令人回味无穷。”俄体镇党委书记张宇航说,目前,俄体镇年生产粉条及淀粉达300余万斤,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年净利润200万元。这里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粉产业集散地,带动周边近万人从事粉产业。

  粉产业的发展同样加快了科右前旗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近年来,科右前旗形成了淀粉及其加工、鲜薯销售的产业发展格局,马铃薯种植2万多亩,鲜薯产量近8000万斤,综合产值达1.5亿多元。

  科右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丁祥彬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咬定粉产业的‘特’‘优’发展目标,鼓励合作社等生产企业通过机械化生产做优做强。同时,我们也注重对传统手工作坊的传承保护,形成了繁、推、加、销为一体的粉产业全链条。我们的目标是将科右前旗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把粉产品端上全国老百姓的餐桌。”(记者  高敏娜)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1221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网络志愿者微公益走进新营子小学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