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寒冷的大漠带来几分温暖。走进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嘉尔嘎勒赛汉镇阿敦高勒嘎查,村道干净整洁,崭新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家家户户的大门贴着红春联、挂着红灯笼,入目之处,尽显新农村如画美景,红火幸福年味儿在小村萦绕。
推开农民杨根元家的院门,庭院收拾得整洁有序,居住区和养殖区布局合理。在养殖区内,“咩咩”声此起彼伏,杨根元正忙着配备草料、喂养羊群。
“自从在自家庭院建起这‘小养殖园’不仅满足了一家人生活所需,还可以增加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现在我家的小院里养着110多只羊,仅去年一年就卖掉了200只羊羔。”看着“小养殖园”里茁壮成长的一只只雪白的绵羊,杨根元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杨根元家有农田145亩,主要种植玉米。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杨根元空闲出了不少时间,于是他于2019年在自家院落盖起了羊圈,搞起了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仅规模从最初的10多只扩大到如今的100多只,而且还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他每年利用秋收后玉米的秸秆养殖牲畜,牲畜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后,又转化为农作物的有机肥,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以前,好多人家的院子基本荒置着,自从发展‘庭院经济’后,农家小院大变样,除了种植果瓜蔬菜,还养了牲畜,拓宽了增收渠道。下一步,我想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家庭收入。”杨根元说。
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近年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依托庭院养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适合自家的“庭院经济”,把农牧民庭院“巴掌地”建成“增收园”和“致富园”,让小庭院释放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无限活力。该示范区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的发展模式,立足镇区实际,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增收模式,引导农牧民利用闲置空地、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适宜自家的“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园”,让“庭院经济”“边角经济”转化成“美丽经济”,“院景”变成致富“钱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同发展,有效促进群众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已有468户农户从事庭院养殖,年饲养总量达4.35万头(只),庭院养殖年总收入达8680万元,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在该示范区“小小院落”变身农牧民创收“聚宝盆”,火了乡村,富了农牧民。
“下一步,我们示范区将继续以政策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把‘庭院经济’开发与农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有效结合,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持续实施‘示范带动、串点成线、全面推进’总体思路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副局长王学飞说。(记者 刘宏章)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