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漫过白雪覆盖的玉米囤,文化广场上的标准宽屏银幕亮起微光,立体声环绕音响划破冬夜的寂静。2月4日傍晚,吃过饭的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村民三三两两结伴来到村内的小广场,体验即将上演的传统年俗与数字光影的奇妙邂逅。
屏幕前,裹着厚实棉袄陆续落座的村民一边谈论今年更换啥粮食品种,一边等待电影开场。放映员包洪星和几位村民忙着支起电影放映架,跺着冻麻的双脚调试设备。孩子们在玉米囤间嬉笑打闹,“放电影啦,放电影啦!”的喊声穿透夜空。
“这可比当年的露天电影清楚多喽!”70岁的滕云树大爷记忆里泛黄的胶片时代,正被4K超清画质重新着色。银幕前,交流声此起彼伏,年轻人举着手机拍下这“乡村IMAX”发朋友圈。红心村党支部书记李英辉告诉记者,如今春节,村里的麻将声逐渐被观影的欢笑声取代,邻里矛盾都少了大半。“大家聚在一起唠唠嗑、说说变化,还能一起看电影,别提多热闹了。”
正在村口滑雪场滑雪的贵州游客黎盛元是这场露天电影的“意外观众”。“太带劲了!上午滑雪,晚上还能体验一下东北乡村的电影,看看如何将都市院线的观影体验复制到乡村。”黎盛元说,红心村不仅把荒山建成滑雪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开通了新能源汽车方便大家出行。“人气旺,吃住行玩娱购,这小山村不比南方差!”
科右前旗委宣传部广播电视管理组负责人刘贺介绍,春节前后,科右前旗安排了5场公益电影,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精心编排的片单既有《八佰》《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经典影片,也有乡村振兴题材新片,更特别增设了“村民点映”环节。此外,防灾科普短片也与贺岁喜剧形成奇妙组合,确保安全知识与欢声笑语同步送达。
夜幕渐深,《八佰》的片尾曲在广场回响,村民却迟迟不愿散去。2024年至今,科右前旗已建成200多个文体广场,覆盖全旗80%以上嘎查村,“送文化进万家”活动已成常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文化活力。(记者 高敏娜)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