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新闻东营4月17日消息(李文华)“小雪,你好!”在众人亲切的呼唤声中,一只被救助的天鹅“小雪”,用如吹小号般清脆的鸣叫声欢快回应,现场氛围既温馨又有趣。4月14日上午,“行走黄河”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走进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邂逅了这一暖心场景。
媒体团记者正在与“小雪”互动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小雪”于2007 年被鸟类救护中心救助。救助它的鸟类驯养师李建曾请假3个月,“小雪”还曾一度“绝食”,无奈之下李建不得已赶回保护区,由于“小雪”当时翅膀受伤严重,李建已经照顾它18年。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
记者正在拍摄从黄河入海口附近飞过的鸟类
“近年来,我们通过持续对自然生态进行陆海统筹一体化保护修复,成功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累计修复盐地碱蓬海草床5.2万亩。如今,河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为鸟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多样性的栖息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王忠敏说道。目前,鸟类的种类由1992年建区之初的187种,增加至374种,每年越冬迁徙的鸟儿达数百万只,因此这里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长周英锋介绍,近几年东方白鹳繁育成果显著,每年繁育成功的数量在450只以上,2024年更是达到526只。越来越多的越冬迁徙鸟类在此现身,丹顶鹤、白鹤、灰鹤、白鹳等已成为常见的“客人”。
谈及东方白鹳选择在此栖息的原因,周英锋表示,保护区封闭管理,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干扰;持续推进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为鸟类提供了优质的生存条件;此外,工作人员还在2根电线杆间搭建鸟类巢穴,设置133根顶着碗状巢穴的水泥杆,供东方白鹳利用树枝营巢并繁衍后代。
2根电线杆间搭建的鸟类巢穴
凭借卓越的生态保护成效,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收获了诸多荣誉。2013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0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年荣获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2024年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