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热潮涌动。
4月15日,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甲醇项目迎来重要节点,项目核心装置、合成气制备关键设备——生物质气化炉完成吊装,标志着项目工程建设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6月全部安装完成。
本次吊装的是全球首套具备最高压力等级、最大处理量的气流床水冷壁半废锅式生物质气化炉,是该项目最大的单体设备,可满足年产25万吨甲醇的气化产能。金风科技是国内首家取得绿甲醇国际市场销售合同的企业,该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绿甲醇商业闭环。
兴安盟已被自治区确定为“绿色氢氨醇”产业示范基地。为做大做强“绿色氢氨醇”产业,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构建“垂直共生、树状发展”的产业生态,以打造产业链为基础,以合成气为生态共生纽带,推动形成“风光电站—玉米精深加工—合成气—绿氢氨醇”闭环产业链。实现“绿色化工品+绿色能源”双轨驱动发展模式,并融合发展和延伸玉米精深加工、废气废渣回收利用等产业链,从而形成园区大中小型企业紧密结合、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推动园区从单纯的产业集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协同增效。
同时,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已编制的产业链图谱与零碳园区方案、园区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编制相结合,形成多规合一,衍生催化剂、电解槽、储能等产业和布局配套基础设施,形成“装备岛—气岛—化工岛”联动布局,实现“相互作用、隔墙供应”的闭环产业生态圈。从而减少电力传输、氢气运输等中间成本,降低单个项目的投资门槛,提升资产利用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综合成本。
为保障生物质秸秆长期稳定供应,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将加快生物质秸秆收、储、运、加工一体化体系建设,以确保生物质原料的高效转化和利用。目前已精准锁定了生物航煤、合成氨催化剂、医药级烟酰胺等27个项目,正积极对接34家企业,已达成初步意向项目21个。
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天宇表示,今年的目标是确保“第一桶”纯绿色甲醇在园区产出,为绿甲醇行业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经验。“我们还将加快推进其他氢氨醇项目尽快落地,夯实‘绿色氢氨醇’产业示范基地的‘四梁八柱’,为推动相关产业更好地实现协调联动发展提供‘兴安方案’,积累‘兴安经验’。”高天宇说。(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李健萍)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