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17时17分,随着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的东风航天城发射场拔地而起奔赴天宫。
4月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
画面中,内蒙古籍航天员王杰对神舟十九号乘组深情表达:“在轨工作生活半年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把我们的太空家园照顾得这么好,为你们点赞。接下来几天,我们一起做好交接,我们尽快调整好状态,尽快适应好太空的工作生活,全力跑好我们这一棒。”
“全力跑好我们这一棒”。几十年来,就是在一棒又一棒的接力赛中,中国航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在浩瀚太空不断标注新的高度。
2025年4月24日,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日子,是第10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纪念日。当日太空喜事“三连”,这仿佛是对历史的致敬。而这些喜事,无不与内蒙古紧紧相连。
4月23日—24日,在内蒙古额济纳,东风航天城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千架无人机升空,勾勒出“东方红一号”划破苍穹、杨利伟进入太空、神舟腾飞、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等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神箭探苍穹,千机绘星河,致敬历史,展望未来!
此刻,55年前从额济纳的夜空中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虽然已经无法再继续传输数据,却仍在轨道运行。
回望历史,《东方红》的乐曲在人们的记忆中闪回出半个多世纪的回响。
55年,中国航天实现了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叩开宇宙之门,到中国空间站天宫在约400公里轨道稳定运行,到嫦娥探月来回奔赴约80万公里取回月背土壤,再到天问探火约几亿公里拍回火星照片的史诗级跨越。这些奋力跨越的日子,内蒙古无不参与其中。
暮春时节,春风吹绿西北戈壁,弱水河畔的胡杨绽出嫩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和发射现场直播画面中的东风航天城,水草丰茂,美景如画。在阿拉善的茫茫戈壁中,这是一片水草最为繁茂的绿洲。“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传承,在直播画面中直观呈现。
在发射现场观礼的萨仁其木格说,1958年我刚两岁,还不懂事,但是后来听父母讲,虽然从宝日乌拉嘎查搬走时很舍不得,新搬去的家那边草场也没有宝日乌拉这边好,但是想到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家里人都很自豪很高兴。之后这里崛起了一座城,就是东风航天城,又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每每看着这里有国家的航天器起飞降落,我们都觉得特别自豪。67年后回到这里看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我心里特别高兴。
朴实的付出,朴实的骄傲,朴实的传承,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延续着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那就是人民的支持。
不只是神舟飞船起飞的东风航天城,内蒙古的广袤土地上还分布着两个航天器着陆地,西部的额济纳东风着陆场和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目前,中国所有返回地球的神舟飞船和嫦娥系列返回器以及许多的卫星,都降落在这两个着陆场。神舟二十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宫对接后,4月25日,东风着陆场进行了全系统综合演练,为4月29日“神十九”乘组返航做足准备。
成为卫星、神舟飞船、探月返回器等重要航天器的起落地,这是祖国赋予内蒙古无上的荣光。牢记国之大者,内蒙古不负担当,毫无保留地给予中国航天深情地付出和无私地托举,全力以赴助航天。在航天器起落间,这片土地上书写了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等中国航天史上无数个彪炳史册的“第一”。
内蒙古,也不仅仅是航天器起飞着陆的地方,这里,还全力为中国航天通向深空搭建“天梯”夯筑最牢靠的根基。不惜一切代价帮助搜救队搜寻返回舱和散落的器件;投资建成“神舟路”;配合专业搜救队组建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嫦娥六号空间诱变实验材料选育;航天育种马铃薯;为中国航天器研制生产稀土钐钴永磁元器件;为航天器起落提供指挥调度车和工程运输车……作为中国航天通向无穷深空的光辉起点和航天器起飞着陆的温暖“母港”,内蒙古一直像额济纳戈壁中的胡杨一般,坚韧不拔地和中国航天一起走过。神舟飞天、天宫驻空、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问探火、羲和逐日,内蒙古与有荣焉。
20多年跟踪报道中国航天发展,现场采访过背对返回舱安保执勤的民警,开着私家车在返回舱预定落点外围参与执勤的干部群众,为了航天器着陆不能架设高压线生活不便却无怨无悔的牧民,自家草场上降落6艘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追星大叔”……发生在内蒙古的航天故事动人心弦令人澎湃,激荡无数人的家国情怀。也正是在无数人的深情守护和托举下,中国航天闪耀世界,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航天的“母港”,中国航天的成就也令内蒙古人无比骄傲和自豪。在内蒙古,神舟路、神舟小学、神舟饭店比比皆是;在内蒙古博物院,有专门的航天展区;2023年9月,“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并首次在额济纳旗设立地面课堂,身处额济纳大漠的孩子与身处浩瀚太空中的航天员天地通话;从“最好牧场为航天”到“神舟卫队”护航天,2024年4月,“追星大叔”卫其勒格其被选为“航天搜救联络员”,2025年4月24日,他又出现在神舟二十号发射现场……在内蒙古各地,航天故事讲不完,有关航天的打卡点和记忆点实在太多。
乌兰察布人“凡尔赛”戏称自己的家乡“四通”,通汽车、高铁、飞机和神舟飞船。
如今,神舟飞船真的通到了内蒙古人身边。出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王杰,带着家人的照片,在第10个“中国航天日”当天,和伙伴一起飞赴太空,之后与“神十九”乘组太空会师。4月27日,两个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移交了空间站的钥匙。“神十九”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额济纳东风着陆场。卫其勒格其期待着,如果“神十九”乘组再次着陆在自己家的草场,那就是神舟飞船返回舱第7次落在他家草场了。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场,戈壁沙丘半掩体下的指控室墙上,至今还保存着这样醒目的大字——“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们应该很欣慰,在额济纳这片戈壁中,1970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带着地球的心跳联动宇宙的脉搏。如今,这里已经在2024年发射和回收了可重复使用卫星。2025年4月,也是在这里,中国公布了目前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
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面向国际社会发布《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共开放天问三号探测器20千克质量资源,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火星探测与研究。
心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阴山下成长、上大学不舍得坐卧铺的王杰,如今成长为太空里执飞的飞行工程师。家庭赋予王杰脚踏实地的干劲,祖国点亮王杰仰望星空的梦想。有梦可追,追梦可成,他说,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交会对接,并为之奋斗,每一分努力都熠熠生辉。
带着人类的好奇,中国航天人在历史的天空中书写壮丽篇章,与全人类共享空间探索的成果,共同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内蒙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全力以赴给予中国航天最深情地托举,用广袤而温暖的臂弯,为中国航天走向月球基地、火星城市或者更远的深空,夯筑坚如磐石的根基。(记者 李霞)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