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娱乐 > 正文

  2021年,应当是中国文化娱乐领域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文娱产业的逻辑变了。我们见证了一系列指向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畸形审美、“饭圈”乱象等问题的综合治理行动。可以说,力度和覆盖面都是空前的。

  偶像的相继塌房、经济问题被逐一起底、饭圈操纵的真相大白,让娱乐圈华丽罩袍下的虱子越发显眼刺目。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娱乐化的“漫天飞瓜”。社会秩序对娱乐圈的规制铺开,明星艺人、饭圈游戏不再有另一个平行宇宙,不再享受超于普通人的豁免,它们被嵌入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而这背后,更是一个关系到青少年成长、文化生活质地乃至共同富裕的宏大命题。

  无论是青少年价值观,还是文艺评价标准,抑或是社会公平的内涵,借由这个契机,都在经历着一场规模罕见的重塑,并进而为社会重新校准方向。

  青少年,值得一个更大的世界

  吴亦凡涉嫌强奸罪被捕后,在网络上流传着他粉丝群里的对话截图,有粉丝分析他的关押地点,以及如何“劫法场”救出“哥哥”的可能性。

  这些截图令舆论震惊。很难想象,这是正常心智下的反应。偶像失格后,还有人不去思考道德层面的问题,相反却是对法律权威、社会秩序的蔑视,一部分粉丝几乎是在一种类似“精神控制”的状态下,无条件地捍卫自己的偶像。

  这并不罕见。我们已经见过饭圈千奇百怪的种种面相,有的为了给偶像接机,把机场玻璃挤碎了;有的为了围堵偶像,一直追到了高考考场;有的为了给偶像打榜刷分,没有工作的未成年人可以集资到数千万之巨……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可能需要结合《娱乐至死》《乌合之众》《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等等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才能完全理解。但很直观的表现就是,许许多多的青少年,他们的思维变得单一,他们的偶像必须永远光鲜、必须被万千宠爱,任何不认同这个预设的人,都是“对手”,甚至为此不惜对抗社会秩序。

  这样的粉丝看上去“战斗力极强”,但实际上都很脆弱。因为他们不敢直面真实:他们的一些偶像并不完美,既没有作品,也谈不上伟岸的人格。

  当偶像坍塌,治理行动纷至沓来,饭圈的暗箱操作被刨根,这是对行业的整顿,也是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告诉他们在偶像之上,还有是非道德、公序良俗,进而帮助他们认知到,不能非此即彼、非粉即黑。

  在这个层面,文娱领域的整治,其实也是在拆除一些青少年身上的枷锁——心灵与思维被偶像光环所宰制,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当然也有高颜值的偶像,但还有一些其他内容,比如对道德美感的理解,对辩证思维的体悟。

  其实,青少年喜欢偶像,最初的出发点也不过是追慕一种更精彩的人生、投射理想化的人格。希望能借这个机会明白,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不是通过盲从与癫狂,而是理性与包容。

  文化生活的“单调”,让很多人开始厌倦

  盲目追星、爱豆打榜之类的现象,过去或许还只是部分粉丝群体的圈地自萌。但最近几年,不停地向外溢出,占据了文化生活的大量篇幅,即便是路人,也无法逃脱这种粉丝经济的侵扰。

  曾有某明星上线一首新歌,10个小时销量突破1000万,4天突破1亿。然而这首歌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影响,人们记不住,也哼不出旋律。这是一波粉丝经济猛烈操作的例证,让自己“哥哥”的作品跻身华语乐坛的崇高位置——仅从销量看的话。

  而这已近乎成了行业吸金的惯用套路,于是人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靓丽偶像,以及记不住的作品;电视里充斥着一轮又一轮的选秀,他们举手投足间都带着琉璃易碎的精致;影视剧里面瘫演技、五毛特效,剧情演绎一言难尽,但其中的流量明星却始终霸占着话题榜……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技术的加持、资本的涌入,迅速抢占了渠道话语权,某种被圈定的娱乐形态便铺天盖地般涌来。看上去我们有选择权,手机、电视,都能自己控制。但选择权其实是有限的,除了已经被重重流量包裹的打榜、刷分之外,已经很难找到净土。

  于是就出现了充满悖论的一幕:我们的文化产品已经相当丰富,作品种类和数量已经极为可观,但其中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单调:我们正在被一种标准化、表面化、资本化的文化景观所统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古典的文艺评价体系在削弱,那些曾经极为重要的标准——演技、歌喉、道德等,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这当然会激发相当大的反感。这也是为什么当文娱领域整治行动到来之际,首当其冲的那些主体,明星也好关联的行业公司也罢,是如此的孤单。相反,公众对治理行动则抱以乐观的期待——这事实上是被排斥在粉丝经济之外的普通人的一次集体“抗议”,人们忍受这种单调与乏味很久了,期望有一些深层次的改变。

  这也是行业规制之外,人们期望看到的未来。文娱领域的治理,并不是整顿哪个哪个艺人、打掉哪个哪个作品,其意义一定是建设性的,即我们的文化生活,可以回归更本质、纯粹的目的,给人带来更加高级、多元的精神享受,而不是用一种模式化的形式,去强行同化人们的审美,裹挟着所有人共同参与无休无止、浮华而空虚的表演。

  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文化远景

  在那些失德艺人和文娱乱象里,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这些乱象背后都有着或隐或显的经济动因。

  起初,治理行动的力道猛烈,让有些人有措手不及的感觉,甚至产生了认知上的误区,认为这是向某个领域“开刀”,猜测背后有着更深层的目的逻辑。其实,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娱乐产业的改进方向都是明确的,在这一点上不需要模棱两可的揣测。

  相反,文娱领域的一些问题,已经是积弊已久、关系重大的问题,恰恰需要出重手、下猛药才有可能得到缓解与祛除。比如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相关从业者已构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影响之大甚至构成了影视行业发展的绊脚石,造成了影视行业收入结构的大面积失衡。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前提必然是凝聚起相当的力度。

  比如因偷税漏税、代孕等问题而崩塌的演员郑爽,被曝出拍摄一部电影77天收入6.4亿元,平均日收入208万元。但她从2019年到2020年,偷税漏税的总额就达到7000多万元。

  可以想见,当一位艺人可以动辄撬动以亿为单位的资金量,行业如无相应的秩序,必然是丛林法则当道,到处是难以见光的商业勾连。

  更关键的是,文化娱乐领域由于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已经成为人们观察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这个领域展现的是一副野蛮生长、混乱无序的面貌,那么又如何让公众理解各项调节收入分配、维系社会公平的愿景?

  从这个层面看,文娱领域的整治,可以嵌入共同富裕的大框架内考察,预期未来能呈现与这个远景目标相匹配的文化图景。文娱领域应当呈现一种健康的面貌,从业者各得其所、按劳分配,而非在扭曲的游戏规则之下,变成了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共同富裕的概念本身,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的富裕自然意味着人们可以享用的文化产品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只有文娱领域能够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作品,才能有可能实现民众的精神富裕。这些,也是戳破行业“虚胖”、让其回归质朴的意义所在。

  文娱领域确实在2021年有了“巨变”之感,失德艺人几无立足之处。看待这个话题,我们依然需要用长程视角去打量,这不只是哪个偶像塌房那么简单,而是社会价值谱系的一次深度调整:无论是青少年价值观,还是文艺评价标准,抑或是社会公平的内涵,借由这个契机,都在经历着一场规模罕见的重塑,并进而为社会重新校准方向。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周逸
57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航拍内蒙古】空中俯瞰乌兰五台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