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娱乐 > 正文

图①:苏州芭蕾舞团《烟雨江南》剧照。 苏 炫摄图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茶馆》剧照。 李春光摄图③:北京艺术中心外景。 张寅生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近年来,舞台艺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大量优秀作品,不断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编  者

国家大剧院

经典艺术,更好亲近大众

本报记者  王  珏

一连串精彩演出汇聚中外经典:维也纳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奥登萨默单簧管三重奏等知名交响乐团体,多名国际钢琴家,维也纳童声、国王歌手等国外合唱团,将陆续登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国际钢琴系列、中国交响乐之春等艺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围绕世界读书日、国际博物馆日,策划推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演出和普及活动……今年以来,国家大剧院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

自2007年成立至今,国家大剧院有力推动了高雅艺术走向大众。国家大剧院的最新数据显示:10年内音乐项目的平均销售率由77%提升至90%以上,参与艺术消费的人群不断扩大。

一个共享的平台层串联起歌剧院、戏剧场和音乐厅,极具动感的曲面造型和屋顶轮廓,既是对通州古粮仓屋面曲线的写意勾勒,也抽象再现了古运河上运输船只扬帆远航的盛况……坐落于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屹立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畔,北京艺术中心将于今年开幕,并推出开幕演出季。

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说,随着北京艺术中心开幕运营,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国家大剧院、通州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北京艺术中心)运营新格局也将形成。这将进一步丰富大剧院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北京艺术中心和国家大剧院进行差异化运营,探索音乐剧、现代舞、爵士乐等艺术门类,为观众文化消费提供新选择。高雅艺术也要与现代文化同步,不断满足观众的新需求。”王宁说,我们要一手抓传统文化,一手抓现代文化,不断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不断吸引年轻观众。

演出前艺术家进行导赏,覆盖歌、乐、舞、剧、戏等多种艺术门类,让线上演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每周六晚上,国家大剧院的线上演出都会吸引不少观众。

北京市民马越是大剧院线上演出的忠实观众。“节目设计精心,可以让我们利用闲暇时间收听收看。”马越说。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自2020年4月推出至今,已成功播出近180场,全网点击量累计超过47亿次。近年来,国家大剧院保持“科技+”创新活力,持续探索“线上线下”双演模式,同时发挥“智慧剧院”主力作用,提升文化艺术数字化水平,推动高雅艺术更好地亲近大众。

每到周末,国家大剧院精心打造的周末音乐会便会吸引很多家庭一起观看。国家大剧院常年开展的经典艺术讲堂、周末音乐会等已经成为品牌。坚持公益性、高品质、全覆盖的美育理念,国家大剧院在全民美育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丰富多元、经典精湛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承继艺术精神、深化艺术品质、引领时代话题、拓新艺术边界,不断推动高雅艺术“走下去”。

国家大剧院的最新数据显示:54万购票观众当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仅为10%。这说明从全民教育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的艺术普及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合国家大剧院多年来的美育实践经验,表演艺术机构应努力成为全民美育的重要阵地,文化和教育行业要携手表演艺术机构共同发挥全民美育作用。

“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表演艺术机构应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滋养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应通过青年人喜欢的文化形式,培养更多年轻观众。”王宁说。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守正创新,践行使命担当

史  诺

近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正红旗下》在首都剧场再次上演。本剧以作者老舍为第一视角,讲述庚子年间发生在京城老百姓身边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正红旗下》于今年1月首演,当时就引发了观演热潮。此次二轮演出刚一开票便售罄。

北京人艺近年来的多部剧目都是一票难求,这离不开北京人艺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北京人艺坚持以“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排演了古今中外大小剧目80余部、近4000场,国内外巡演及深入基层演出40余部、400余场。这些剧目中,有大型历史题材话剧《司马迁》《杜甫》,有“新京味戏剧”《玩家》,还有对经典作品《日出》《原野》《雷雨》的全新解读。今年,北京人艺有多部新作陆续与观众见面。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说:“人民的剧院用一部部贴近生活的文艺作品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切,用一部部贴近百姓的舞台作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北京人艺将持续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王府井大街22号灯火璀璨,外观简约现代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与外观庄重大气的首都剧场相互呼应,吸引着人们走进北京人艺、走近戏剧艺术。随着2021年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投入使用,首都剧场、曹禺剧场、菊隐剧场、实验剧场和人艺小剧场等北京人艺5座剧场大小错落、各具风格,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剧场集群,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

“北京人艺最大的生产力是人才。”冯远征说,“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等各艺术领域的人才,我们都需要引进与培养,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月19日,北京人艺第二期表演学员培训班正式开班。自2019年开办第一期以来,已经有10余名学员顺利毕业,充实了演员队伍,并在舞台上迅速成长。这一举措继承了北京人艺历史上“团带班”的人才培养传统,结合当下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启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北京人艺还开展了剧本朗读、剧本沙龙、专家讲座等青年演员培训计划,同时,通过年度艺术考核、绩效工资改革等机制留住人才,用经典作品培养、滋养人才,通过合作、引进的方式吸引优秀人才……

同时,北京人艺还始终致力于戏剧教育和戏剧普及的公益事业。4月下旬,坚持多年的“戏剧的力量——北京人艺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再次启动,将《香山之夜》和配套展览、图书、大师课一起送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到一致好评。

近日,北京人艺新创排的剧目《海鸥》上演,导演濮存昕和李越、李小萌、周佳钰、孙翌琳、曾泳醍、李劲峰、王雷等青年演员联合演绎这部作品。“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青年人也迎来了一场场舞台蜕变。”濮存昕对青年演员的表现表示肯定。

冯远征说,70多年来,北京人艺在“戏比天大”和“一棵菜”精神的引领下,培养出了一代代艺术家。“我们要利用好、发扬好剧院的艺术精神和优秀传统,做到养德、修艺并重,注重加强青年戏剧人才的思想引领、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艺术训练,搭建好培训与实践的平台,培养出一批有信仰、有真才学、有好德行、有使命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苏州芭蕾舞团

“江南芭蕾”,舞出中国风范

本报记者  郑海鸥

大幕落下,掌声热烈……日前,江苏苏州芭蕾舞团原创大型舞剧《壮丽的云》举行公开首演,苏州工业园区培训管理中心职员王亦乐看完演出后十分感动:“芭蕾的浪漫唯美与满满的科技感相融合,让人耳目一新。在情感上,既有儿女情长,又有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此前不久,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壮丽的云》入选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整整一年时间,我们一次次打磨、排练,对细节精益求精、认真严谨,才拿出这样一件作品。”回顾创作历程,苏州芭蕾舞团(以下简称“苏芭”)团长王全兴表示,“应该说,我们舞出了中国风范。”

《壮丽的云》以倒叙的形式铺展开来,通过对苏州籍“两弹一星”元勋、部队指战员等典型人物的艺术性塑造,讲述了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们不断突破身体、精神和技术极限,圆满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感人事迹。

用芭蕾舞演绎科学题材,是一次开创性的探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芭蕾是唯美、柔美的,如何用其表现“硬核”的科技,对创作者而言极具挑战性。苏芭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创作的过程充满艰辛,主创们一次次地深入生活,进行了大量的采风调研、资料搜集,仅剧本创作就长达8个月。最后,发现粒子、“九次运算”、提炼等科技工作,通过一幕幕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等不同舞种的舞蹈呈现出来。

“在充满科技感的舞美装置中,表现江南特色的雨帘舞、苏绣舞,在给观众带来唯美的江南雅韵之外,也将科学家的剧情融入其中。科学家的情绪与舞蹈一同表现,更加自然地将家国情怀融入江南舞韵之中。”王全兴谈道,“让西方芭蕾穿上了‘江南嫁衣’,是苏芭建团以来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之一,也是我们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苏芭不断探索进行现实主义题材芭蕾作品创作,2021年创作的现实题材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在全国巡演,也收获了许多荣誉和点赞。

“丁香”的扮演者、苏芭主要演员苏钰琳,是2007年苏芭成立时首批进团的演员。苏钰琳回忆,她进团不久便参与到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的排练、演出中,“我们不跳芭蕾,而是原汁原味学习昆曲,深入体会其中的程式和韵味。”这段经历让苏钰琳收获满满,在此后演绎《西施》《唐寅》《我的名字叫丁香》等原创芭蕾舞剧时,“自然而然地加入了一些昆曲的韵律,让芭蕾语境下的本土故事表达更加顺畅、贴切。”

“李莹和潘家斌为苏芭排演的《西施》《唐寅》,奠定了‘江南芭蕾’现代简约中式的风格基础。于我来看,‘江南芭蕾’是演员舞台表演时的细腻、柔美、婉约,音乐上的江南小调、昆曲、苏剧元素,舞美道具中的小桥、流水、油纸伞、乌篷船……”王全兴说,这与苏州文化、城市气质有机交融,所以观众反馈“一看就是苏州味,一听就是江南风”。

“10多年来,一批批懂芭蕾、爱芭蕾的忠实观众,与我们共同成长起来。”究其缘由,苏钰琳说,“院团经常组织我们下基层演出,进行芭蕾艺术普及是一个重要原因。”

常年来,苏芭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为基层群众送去高雅艺术;又主动将观众“请进来”,邀请市民看排练、听讲座、观摩彩排等,进一步拉近艺术与人们的距离。

“攀登文艺高峰离不开切磋互鉴。今年下半年,我们将举行第二届苏州国际芭蕾艺术节,这将加强苏芭演员与国际知名芭蕾舞团的交流、切磋,提升我们的艺术水准。”王全兴说,“更重要的是为广大观众带来实惠,那就是让他们能在‘家门口’欣赏国际演出,并看到苏芭在不断成长中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9日 18 版)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7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呼和浩特:幼教老师手绘绘本故事助力防疫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