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浙江杭州拉开大幕。
节俭办亚运,场馆建设写就出色答卷。
绝大部分场馆是改建改造的,只要能够满足赛事要求,原则上“能改不建”
杭州亚运会的绝大部分场馆是改建改造的,只要能够满足赛事要求,原则上“能改不建”。新建场馆约占全部的1/5,其余均为改建类场馆。
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于2006年投入使用,从空中俯瞰呈飞碟造型。相关各方对原有设备设施现场评估后认为,原有两套电子显示屏设备和5000多个座椅可以保留。施工方在改造时仔细拆卸、认真保管,待亚运击剑比赛馆场地改造完后,设备和座椅将被安装回原位置再次使用。这次改造,遵循了赛后利用不浪费的原则,新增加了弹性地板,并在灯光系统等方面提前预设了两套系统,保证赛后既能举办击剑等赛事,也能举办篮球等其他赛事。
再看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蓄水量超过1万吨,是公认的耗水“大户”。怎样变耗水为省水?凭借24小时水循环系统,该馆可以在池水长期不换的情况下保持干净清澈。表面看是“不换水”,其实是时时刻刻都在补充新水。每天,泳池中的水会经过游泳池池壁的出水口进行新一轮的循环处理,再通过回水管道重新进入泳池。就像人的血液,在不断地流动、处理、更新,以保证水质的清澈。另外,整个过程中,系统还会根据检测用精密计量泵自动添加酸碱液和次氯酸钠溶液,在为水处理消毒提供有力保证的同时,助力场馆节能增效。
“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场馆赛事使用器材普遍遵循的原则
节俭办亚运,是一种自信与底气;不搞大拆大建,赛事依然可以有序筹办。
杭州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承担杭州亚运会男足和女足的多场比赛。场馆改造过程处处体现着“节俭”的办赛理念,看台上的1.35万张座椅和顶部的太阳膜虽然使用了14年,但经过科学评估检测,使用情况良好。经洗护后继续保留,可节约资金近800万元。
位于绍兴市的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原是一个篮球场馆,本身很多设施就符合亚运会排球比赛的要求。改造过程中,结合体育馆现状,遵循“建筑布局少改动、建筑空间高利用、改造成本低”的原则,对符合亚运会排球馆要求的设施予以保留。此外,符合要求的主场馆墙面吸音板、扩音系统、升旗系统、夜景泛光照明等设施也都应留尽留。
“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已经成为杭州亚运会场馆赛事使用器材普遍遵循的原则。
亚运会壁球场馆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展厅临时改建而成,馆内的LED屏幕、观众坐席、UPS设备、消防器材等采用了租赁方式,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保证了在亚运会比赛结束后,场馆可用最短时间完成拆除,恢复原有展厅功能。
在杭州淳安赛区的场地自行车馆,馆内椭圆形环绕场地采用周长为250米、宽8米的斜坡式木赛道,面层由374片赤松拼接而成。这不是“永久装置”,而是可拆卸的,和场馆内3040个座椅一样,都采用了租赁的方式,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节俭并不意味着舍弃精彩、降低服务水平,而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如何通过节俭办赛的实践,让亚运因城市更精彩、城市因亚运更美好?
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是杭州亚运会手球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场馆,馆内安装了符合比赛要求的新地板。考虑到旧的木地板损耗很小,为提高木地板的二次利用率,由亚运场馆项目团队进行保护性拆除后,再运送、安装至淳安县汾口中学。如今这些拆自亚运场馆的“再生地板”在汾口中学已使用两年多。
为节俭办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杭州和5个协办城市将亚运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部分。杭州亚组委注重“还馆于民”,让市民共享亚运成果。亚运场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运营单位就提前介入,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功能需求。目前,56个竞赛场馆已有51个确定运营单位,较好避免了赛后搁置浪费情况的出现。
如何避免场馆赛后搁置浪费,杭州电竞中心做出有益尝试。亚运会后,杭州电竞中心将引入全球顶级电竞赛事,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子竞技赛事中心、发布中心、交流中心和培训中心。同时,按照“赛时为亚运,赛后为城市”的建设准则,这座场馆在设计之初,就在电子竞技之外,兼顾了球类赛事、演唱会等举办条件,可满足多种赛事、文艺演出、展览等的综合场馆需求,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节俭并不意味着舍弃精彩、降低服务水平,而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杭州亚组委日前宣布,56个竞赛场馆全部完成赛事功能验收,具备赛时运行功能。
“节俭亚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行走在杭州亚运会热身赛赛场,“节俭亚运”在很多细节上得以体现:采用自助简餐,有效减少饭盒、纸袋等使用量;用过的记者证被就地回收,以便循环再利用。中国轻纺城体育中心体育馆运行团队新闻宣传主任董固丹表示,作为运行团队的工作人员,将会一直践行节俭理念,通过自己的日常行动为“节俭亚运”作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15 版)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