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娱乐 > 正文

“这把高音萨克斯同肯尼·基(Kenny G)吹奏《回家》用的是同款,老乐器就造了这么多,所以特别珍贵!”“哈登角琴是挪威公认的国宝级民俗乐器,你看上面贴着白色的贝母,画着挪威的国花欧石楠,多漂亮啊!”今年63岁的石秋民忙着为到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镇周窝村“世界·乐器博物馆”参观的游客讲解乐器知识。

当年轻人自嘲活得像老年人时,这些真老人却在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年轻。他们不断学习新技能,用音乐玩出属于他们的“热搜”。

“我还喜欢自己剪视频,最火的一个视频点赞量超过1000万次。”石秋民是大家口中的“石全能”,“世界·乐器博物馆”中收藏的约1300件乐器的文字介绍均出自他手。退休后的石秋民担任起“世界·乐器博物馆”馆长一职,每日玩转乐器之余,还自发为大家科普音乐知识,生活节奏不输年轻人。

除了个人兴趣爱好,石秋民认为,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他所在的衡水市武强县是中国管弦乐器生产基地。目前,该县西洋乐器生产企业达63家,产品涵盖400多种,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音乐改变当地的同时,更深深地影响了这里的人们。

对此,武强县周窝村74岁的小军鼓鼓手郭贵尚深有体会。“村里的老人大都会点西洋乐器,农闲时大家自发在一起排练。”郭贵尚说,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海外音乐人来到周窝村,大家时常一起交流音乐。

7月5日,郭贵尚(左二)所在的乐队正在排练歌曲《小城故事》。赵丹媚 摄

“虽然我听不太懂外语,但音乐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郭贵尚笑说,2012年加入村民自发组织的农民乐队以来,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年轻人很喜欢她的小军鼓。“他说他们国家流行非洲鼓,很想试试小军鼓,看有啥不同。”

音乐让村里越来越多的老人们跳出“围着儿孙转”的传统生活模式,他们跨过“数字鸿沟”,热衷在网络平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

郭贵尚说,谁家有需要,乐队都会免费演奏,队友会将表演视频上传到网络,网友都夸他们演奏得好。

不仅如此,邻村的老人们也跟着来“凑趣”。

“我就喜欢骑个车到处拍,我们有个群每天会告诉哪里有村民表演,我就去拍,图一个乐呵。”今年80岁的周窝镇止方头村村民郝大山每日带着手机和三脚架,直播完成后,他还会再剪辑出精选片段上传到网络平台。一年多来,郝大山的粉丝已过万。

不同语言汇聚而成的游客留言簿、磁带造型的路牌……2012年起,周窝村以当地乐器产业为依托进行民居改造,变身为文艺气息十足的乡村音乐小镇。2022年,周窝音乐小镇吸引游客32万人次,还有德国、西班牙等海外游客慕名而来。

据了解,目前,周窝村近80%的劳动力都在“家门口”从事音乐相关工作,还有许多怀抱音乐梦想的外地人来此创业。

“在周窝,音乐不再遥不可及,这里是有着泥土气息的‘东方维也纳’。”郝大山说。(作者 赵丹媚 崔志平)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83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赶制校服生产忙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