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娱乐 > 正文

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 (记者韦衍行)国家文物局12月9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新闻发布会。

李群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围绕浙江余杭良渚、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29处核心遗址,在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精心设计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其中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至5200年前后,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在距今5200至4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第三阶段大体相当于距今4300至3800年前后。

牛河梁遗址新发现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焦家遗址新发现目前黄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良渚遗址外围新发现近20条水坝,陶寺遗址新确认一处目前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石峁遗址发现皇城台转角浮雕与贵族专属墓地,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初步摸清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结构等。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的认识相比,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化。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多学科协同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年代学研究重点解决了石峁皇城台、内城、外城空间布局的年代,并针对山西兴县碧村遗址的白灰地面开展测年方法研究,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古DNA分析的协同研究显示,距今7000年以来生业经济反映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原及北方地区显示出明显以粟为主,黍、大豆、水稻为补充的混合型农业生产体系。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重要水田遗迹表明不同的稻作农业模式与早期复杂社会结构存在共生关系。针对手工业方面的研究发现,大约在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了质变。

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的许多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未来,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编辑:方琳
7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空中俯瞰大漠黑城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