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分为“太空史诗”“寰宇大观”“仿生格物”“无尽洞天”4个板块,从1.2万余件报名作品中遴选出210件作品参展,涵盖CG绘画、数字影像、交互艺术、混合现实(AR、VR、MR)、生成艺术/人工智能艺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以及其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艺术作品,旨在梳理当代中国数字艺术的创作成果,彰显数字艺术的社会价值。
从数据生活到数字文旅,从太空史诗到元宇宙洞天,从未来科幻到数字考古……通过对文化图景的重新编码,展览呈现出艺术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勾勒出美学与技术激发出的新想象。
在展览中,国家天文台的“深空”研究丰富了航天文化,唤起更多人对星辰大海的热爱;中科院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助力人类对行星历史和生命演化史的前沿探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阿里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计算艺术研究所所长胡晓琛团队的混合现实作品《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时空框架,实现“崇龙尚玉”红山遗址、“文明圣地”良渚遗址等10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点考古遗址复原的线上展出,通过探访文明成果、体验祖先生活,再现“中华何以五千年”的伟大辉煌。
《情绪几何》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数学家许晨阳以及心理学家刘正奎进行跨学科合作的艺术实验项目。本次展出的是阶段性成果《情绪几何》4.0版本。作品邀请观众站上交互台并与之互动,触摸者的情绪会通过心率等生理数据采集设备记录并计算出来,生成一个个“因人而异”的情绪化动态三维图形。
展览中还有不少AIGC作品。艺术家屈非塬团队的《基于AIGC的齐白石动态国画艺术展》以齐白石的草虫、花木、禽鸟、水族等作品为素材,通过训练生成数字影像,旨在展现创新与传统的融合之美。艺术家刘鑫、吴静远的《编舞,建筑,人工智能》以动作捕捉数据为主要输入,结合一系列参数化运算和人工智能机制,在抽象的身体上与空间中生成不同层次的“皮肤”。在作品《共书竹风》中,艺术家曾真与人工智能协同设计了一套融合汉字结构与竹枝竹叶形态特征的竹风字体,构建出虚实混合交互方式,引导大众重温书写体验。
主办方表示,数字艺术不但建构起一种“人文科技双向会通”的创作新领域,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体系和工业体系,其生产力和创造性张力值得期待。数字智能正不断生产出新的应用场景,通过与艺术的耦合,对大众的感官知觉和现实感觉进行新一轮开发与整合。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