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墨梅图》(局部),作者为元代王冕。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花鸟画摘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成为花鸟画创作者紧随时代求新求变的成果缩影。近年来,许多花鸟画创作者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因时代发展而观察到的新事物,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其创作也随之呈现出无古无今、亦中亦西的新面貌。不过,当代花鸟画创作也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尤其是“大写意”花鸟几成绝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笔墨的缺失。
中国画最关键的技法要素便是笔墨。“笔墨”一词出现在画论中,可追溯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五代画家荆浩的画论《笔法记》中,“笔墨”一词亦多次出现,反映出画家笔墨观念的自觉。宋代画家郭熙在吸收荆浩笔墨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并融入创作。明清之际,画家们进一步围绕笔与墨的关系、笔墨有无的问题展开论争。这些思想火花,不仅深化了人们对笔墨的理解,也对花鸟画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在人物、山水、花鸟三大中国画画科中,人物画关注的是人类社会,有造型的约束;山水画关注的是人与自然山川的关系,重意境的营造;花鸟画关注的则是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对鲜活生命状态的书写,决定了花鸟画尤其是写意花鸟,对于笔墨个性的抒发最为自由、率性。无论是工笔还是意笔,花鸟画的生机都与笔墨相连。好的笔墨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的、是生动的,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而当代一些花鸟画的笔墨缺失,表现出来的便是线质不美,或无力、或飘薄、或拖沓、或凌乱。具体来说,意笔中,往往表现为以“荒率粗俗”取代“吴带当风”;工笔中,则出现僵、平、弱的“无质线”,以毛笔当钢笔,以“平直均匀”取代“曹衣出水”。这种缺失,一方面在于部分创作者的笔墨功夫不扎实,另一方面也与当代花鸟画展示、欣赏方式的转变有一定关系。随着展览的出现、展厅的扩大,一些花鸟画创作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图、造型的设计制作上,追求展厅效应,制造视觉冲击,在对笔墨的追求上少了些执着。
笔墨之高下,与画家的心性修养、学问识见、书法功底等综合修为息息相关。北宋文同、苏轼开文人写意花鸟画之先河,尤以墨竹为上品。其写竹不止于状貌,还在于以笔墨表达对竹之高洁品格的赞美与向往。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同《墨竹图》,竹竿以圆浑中锋行笔,竹节用钩笔留白,叶之墨色浓淡相宜,笔笔飘逸自如,画面生机盎然,呈现出画家的精神追求。除了画面,题款、钤印等同样直观反映着画家的学养、品位,决定着其笔墨水平。故宫博物院藏元代王冕《墨梅图》尤具代表性。其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以清润的墨色表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更在于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境与画境的交融,体现了画家追求高洁的心境,笔情墨趣由此而生。反观当代花鸟画创作,有题款文法不通者,有题款之字见俗气、江湖气者,有随意用印者,究其根源,个人综合修为不足是重要原因。
常有论者提倡通过书法的研习提高笔墨功夫,这确实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元代赵孟頫曾在《秀石疏林图》上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此诗透彻地阐明了书法用笔与绘画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张彦远“书画同源”之说做了准确解读。“书画同源”理念的提出,体现了笔墨在书画中的共通性及其独立审美价值。元代之后,“书画用笔同法”“以书入画”遂成中国文人画创作之法门。清末,吴昌硕以篆籀金石笔法入画,直接影响了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写意花鸟画家。解决笔墨问题,研习书法不是唯一选项,还有其他训练笔墨的方法,比如白描。作为单纯用线条来表现艺术形象的形式,白描能够锻炼画者对力道、韵律的把握能力,以及对客观物象的概括能力。
对于花鸟画创作者而言,笔墨的提升,既要向内求取,也要向外探寻,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齐白石的花鸟画将内容拓展到生活中的一切,凡所见之物皆可入画,寥寥数笔,形神毕现,开拓了花鸟画新空间。当下中国画家所处的时代,相较于传统画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阔天地等待着人们探索。黄宾虹曾言:“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如何重焕花鸟画的笔墨生机,使其在世界艺林彰显独特魅力,值得创作者进一步思考。
(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副主任)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8日 08 版)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网站(客户端)。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