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庆祝这一时刻,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出“过年——春节主题展”。展览从2024年的冬至日开始,持续至2025年3月2日。展览面积共2600平方米,共展示120多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春节是一个完整的、活态的非遗项目,而不是多个项目的随意组合,其庆祝活动涉及各种社会实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始终将“整体性”贯穿在展厅的设计理念中,系统化、主题化、场景化地呈现不同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再现民众欢度春节的生活场景。当春节“遇上”非遗,游客们在非遗馆的浓浓年味中体会传统民俗文化的非凡魅力。
展厅以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主题线索,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和“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普天同庆”4个展出单元,囊括了腊八节制粥、除夕夜守岁、春节拜贺、元宵舞狮等各种过年习俗,既有历史回望又有当代掠影。在新旧交替中,展出的300余件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作品,让诸多游客流连忘返。
其中,浙江乐清首饰龙(也称“龙船灯”)是全场的焦点。首饰龙制作工艺复杂,集木工、油彩、纸扎、龙灯、刻纸等工艺于一体。在机关的驱动下,龙船摇头摆尾,船上几百个形态各异的人偶随之舞动。京西太平鼓表演(也称“迎年鼓”)也格外引人注目,再现了太平鼓在耍鼓、步伐、队形变化方面的完整程式及内涵。而张灯结彩的广东行花街同样令人心驰神往,汇聚了花卉、灯饰、楹联、美食、艺术品等。
这些专属的、独有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资源,成为支撑“过年——春节主题展”的“筋骨血脉”,带动了众多其他项目齐聚一堂。展出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同时配套开展包括“传统历法与春节”展览、春节文化论坛、“春节有好市 非遗馆里过大年”等多项活动。这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共同构成了春节的完整性和活态性,是一次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深情致敬。
展览之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曾多次组织专家调研,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春节相关的非遗项目,力争保证展出的权威性与丰富性。未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继续在证实与收藏、保护与传承、展示与宣传、研究与教育以及创新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光明网记者刘子璐)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