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耕捷,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提起云南,
大家就会想到云南的山水和鲜花,
但风景越美的地方,
地质破碎程度就越高,
想在云南修路,难!
修铁路,更难!
我始终记得2016年12月28日,
沪昆高铁云南段、云桂铁路云南段
同时开通运营,
连接全国铁路网,
云南终于迈入高铁时代。
3年多来,高铁成为云南人民
口中的高频词之一,
高铁的开通运营,
改变了云南人民的
出行方式和出行观念,
极大地压缩了时空距离,
如今,
乘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更重要的是,
云南铁路已从
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
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
重要铁路枢纽。
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
境内高山深谷纵横,
河流密布交错。
云南的铁路建设
面临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
安全风险高,建设难度大。
5月8日,经过建设者11年艰苦奋战的
云南大瑞铁路太邑隧道贯通。
富水低温的太邑隧道
共穿越四条断裂破碎带,
极易发生坍塌、掉块,
属一级高风险隧道,
320米的正洞长度,大家干了19个月,
一天平均仅能掘进0.5米……
我记有一个叫杨长青的小伙,
20岁就来了太邑隧道,
一待就是11年。
这么难,
为什么一定要打通这条隧道呢?
因为大瑞铁路建成通车后,
从大理至中缅边境瑞丽市的旅行时间
将由现在约7个小时缩短至约3个小时,
会极大地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所以,再难,我们也要建成它!
在我们云南,
像杨长青这样的建设者还有很多。
正在建设中的中老昆万铁路元江特大桥
最高的3号桥墩高达154米,
高度位居该类桥梁世界第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
在铁路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建设中老昆万铁路的2.5万建设者中
涌现出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我相信,
他们经历了“世界之最”的磨砺后,
技术、能力、心智都将获得极大的成长,
他们将成为昆明局的宝贵财富,
不畏惧未来的任何困难和挑战。
有次建设者们跟我讲起他们的故事,
在老挝万象省丰洪县
中老铁路第Ⅵ标段上,
村里有群不满十岁的娃娃,
他们经常结伴到施工现场看一看,
对着施工工人齐声说:
“我要坐火车去中国!”
我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情,
就觉得责任重大。
我是中国铁路昆明局的负责人,
中老昆万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
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
对接的重要项目,
我必定全力以赴,
带领我身后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
铁路施工建设任务,
给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9年,
我提出要加快云南铁路发展和建设、
完善偏远地区铁路网络的建议。
一年以来,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国铁集团的
大力支持下,
基本实现干线铁路客运动车化,
大幅压缩了出行成本和时空距离。
2019年发送旅客达3968万人、
同比增长77.5%,
云南铁路的发展和建设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
但在地方政府和铁路沿线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
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2.5万名铁路建设者奋战在一线,
从恢复生产转入快速达产
并尽快形成了全面会战的施工态势,
万和隧道、新平隧道等
一批重难点隧道顺利贯通。
今年两会,
我的关注重点依旧是云南铁路建设。
因为长期在铁路建设第一线调研,
我深知铁路建设发展是
需要各方团结一致、协同配合、
共同努力才能推动的。
我们正在参与、科学谋划
“十四五”铁路建设规划,
建议研究并建立铁路长效补贴机制,
提高铁路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
我记得,今年4月26日,
中老昆万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新平隧道成功贯通。
该隧道全长约14.8公里,
穿越、傍行多条深大断裂带,
安全风险极高、施工难度极大,
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它为什么能按期贯通?
是因为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
专家组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动态设计,
铁路建设者们采取长隧短打策略,
攻坚克难奋勇向前,
当地民众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是社会各方齐心协力的成果。
通过不懈努力,
我们实现了这一堪称奇迹的壮举!
2017年11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携手打造
中老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
的署名文章时,说:
“中老铁路作为泛亚铁路网的
重要组成部分,
对老挝具有重大战略和现实意义。
双方要加强统筹协调,
争取早日建成通车,
让老挝同周边国家
乃至世界互联互通。”
任何梦想的实现,
往往都要翻越现实的崇山峻岭,
中老铁路的建设更是如此。
如今,云南已站在开放前沿,
我们施工建设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
更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标准,
代表着中老友谊的传承。
希望我们的每一份努力,
都能为提高和改善沿线人民生活水平
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
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来源:张瑞玲王成懋(实习)
┃策划:王海杨月
┃设计:刘豫晋(实习)丛颖(实习)龚一悦(实习)蔡润民(实习)
┃责编:唐希
┃审核:曾繁华
┃复核:王海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