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在这次疫情中,被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指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担负着收治留观、疑似患者的任务。这里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被外界视为最危险的之所;这里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也是点燃生命希望的地方;这里是被隔离的最严密的之处,患者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依然能感受到医务人员双手的力量,眼神的温暖。
1月31日,记者连线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护士长牟冬洁,了解她们的工作实况。其实想更近距离地与牟冬洁交流,而院方告诉记者,隔离病房是不能进入的,一旦进入,就必须在医院接受14天的医学观察才能出来。带着些许遗憾,记者通过牟冬洁的讲述,还原了一线最美医护人员牵动人心的工作经历。
12名护士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牟冬洁其实有些担心这些小姐妹们,但是一周过去了,姑娘们的表现让牟冬洁放心了。医生们则都是高年资的老医生,是大家的主心骨。牟冬洁说,科室主任冯铁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但是在一线工作,他从来没说过自己身体的不适。主任的年龄比牟冬洁的爸爸大,有他在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一样。隔离病房里的副主任包双宝,负责临床诊疗,有2个孩子,爱人也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全家投入战斗。
进入病房要全副武装——N95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水衣、隔离衣,还要戴多层的手套、鞋套,这个过程就需要十多分钟。穿着防护装备又笨拙又不透气,每班五六个小时下来,浑身都会湿透。这个时间里,医护人员不能喝水、吃东西,也不能上厕所,为了避免麻烦,上岗前大家都尽量不吃饭不喝水。
在病房里行走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带着口罩跟患者交流,声音很小又闷闷的,必须用力大声说,所以这几天大家嗓子都哑了。长时间穿着防护装备,脸会被压出勒痕,耳朵也是生疼。实在太憋闷了,今天有个小护士刚脱下防护服时就眩晕呕吐了,但是到自己下一个班儿时,她又默默地穿上了装备,没说过一句怨言。
在隔离病房工作,是对体力、心理和意志的巨大挑战。医护人员要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消毒杀菌的工作。病区没有清洁工,所有的保洁工作都需要护士们自己完成。患者没有家属陪同,医护人员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做好生活护理。给患者送水送饭,有的患者想吃水果,有的患者需要手机缴费,有的患者要日用品,这些琐碎的事情都需要医护人员细心解决。
心理干预则是更为重要的。牟冬洁说,前几天有个20多岁的留观患者,进入隔离病房情绪就很焦虑,一天要问好多次“检测结果出来了没有?我有没有被感染?”护士们不断地安抚他的情绪,跟他开玩笑,给他加油打气。慢慢的,小伙子的情绪稳定下来,还自费给医护人员们订餐,让大家特别感动。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小伙子终于松了口气,能一身轻松地走了,牟冬洁的眼泪却流了下来。每送走一名患者,对她们来说无疑是打胜了一场战役。
每次脱下隔离服,呼吸新鲜空气时,是最幸福的时刻。牟冬洁说,这次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压抑,就像这沉重的隔离服,但总有一天我们会脱下它,感受自由呼吸的畅快。虽然身处最危险的工作环境,但牟冬洁表示自己没有过多的担忧,一天的工作下来,常常会累的倒头就睡,不去想别的。事实上,很多医护人员没跟家里说自己在隔离病房工作,直到现在牟冬洁的父母还不知情,牟冬洁工作忙,一年才能回一次家,这次过年都没回家,不想让父母替自己担心。
牟冬洁和同事们还要工作几天,然后隔离观察14天后才能走出病房,只要疫情需要,她们随时准备再次进入隔离病房。“其实,这不只是我们的战斗。”牟冬洁说,虽然身在隔离区,但是她们并不孤单,因为在她们身后是全院的协同作战,是整个社会的支持,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之下,没有战胜不了的疫情!(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查娜)
北疆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