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基础性工程,是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化德县以创新破题、以实践作答,通过“三步走”和“三个举措”双轨并行,探索出一套系统化、精准化、实效化的党员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体系化统筹:三级联动与多维调度夯实教育基础
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应具备系统性和规范性。化德县以“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核心,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县级层面制定实施方案,乡级细化任务清单,村级结合实际拟定课程表,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闭环。同时,通过“每日一调度、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汇总”的线上线下协同机制,确保教育任务落地见效。这种体系化统筹既避免了“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又通过动态监管保障了教育质量,体现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精准化供给:分类施教与技术赋能破解教育难题
分类施教强调因材施教的差异化策略,技术赋能则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与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二者形成破解党员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矛盾的双轮驱动。针对党员群体多样化需求,化德县创新“多管齐下”的教育路径:对基层党员开展集体培训和上门宣讲,确保教育“到村到户”;对流动党员开设“云课堂”,通过线上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对特殊群体成立“送学小组”,实现“服务到家”。同时,将技术实践培训融入党员教育,组织专兼职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使教育内容与乡村振兴需求深度契合。这种“教育+实践”的模式,既提升了党员能力,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实现了教育实效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实效化考核:制度约束与正向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制度约束与正向激励有机结合,一方面以刚性规范明确教育标准;另一方面以精神激励和价值认同激发党员主体意识,这种双向驱动既提升了教育质量,又增强了党员意识,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构建了刚柔并济的长效机制。化德县将党员教育纳入党建责任目标考核,强化“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严格的督查反馈机制,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倒逼责任落实。同时,通过积分管理、志愿服务清单等柔性措施,激发党员参与热情。例如,“结对联系”制度要求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体,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锤炼党性。这种“硬约束”与“软激励”的结合,既强化了纪律性,又调动了主动性,形成了教育的长效动力。
化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智芳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党员学习偏好,开发互动式教育平台,增强学习黏性。同时,深化跨区域合作,共享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推动党员教育从‘一域突破’向‘全域协同’迈进。”(记者 孙国俊)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