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经济 > 正文

“0元短剧”暗藏连环扣费、“先用后付”诱导默认识别、养生课程内容真假难辨……随着银发族成为消费新势力,老年人在网购过程中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第五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网络支付的使用率已达75.4%。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网购大军中的新力量。在尽情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消费环境复杂,老年人极易掉入消费陷阱。“老人闹心,儿女操心”的家庭维权事件时有发生。

警惕“老年网购陷阱”

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近期收到的一则投诉中,一位老年网友表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0元短剧推广”,好奇扫码加入,却被要求缴纳开通创作中心的费用。待支付1280元后,对方又要求缴纳2899元报课费,才能学到短剧推广。

网友用户21891895轻信快手

网友用户21891895投诉社交平台"0元短剧推广"为虚假宣传。该图为“人民投诉”平台截图

一位老年人的家属则投诉称,某机构通过企业微信开展线上养生课,吸引老年人听课并逐步洗脑,将市价100元左右的龟鹿补肾胶囊以500多元一盒的价格兜售,诱导老人共花费19728元。家属要求退货退款,对方一直拖延不予处理。

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老年人在网购消费中遭遇的一些典型问题。中消协律师团律师、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老年网购侵权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微短剧诱导消费,通过剧情吸引力设置隐蔽收费机制,导致老年人在连续观看中被持续扣费;二是“先用后付”“0元试用”等宣传诱导下单,致使老年人因支付便捷性而囤积非必需商品;三是保健品及养生课程消费陷阱,部分商家通过夸大疗效、虚构资质等手段销售无备案商品。遭遇这类消费问题的老年人,往往面临举证困难、退费无门的困境。

“维权困境”如何破?

山西太原的李女士向记者反映,家中老人网购时经常误用“先用后付”功能,觉得自己并未付款购买过一些商品,直到家中快递量不断增加,才查觉不对劲。

李斌告诉记者,老年人消费陷阱的共性在于消费流程中对“关键信息”刻意模糊化,叠加老年人对新兴支付方式认知不足、维权意识薄弱,最终形成“诱导、误购、维权难”的恶性循环。

“当老年消费者意识到权益受损时,又会面临‘双重能力缺失’的困境。”李斌说,他们一方面不熟悉智能设备操作流程,如APP使用、电子证据保存等;另一方面是缺乏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

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在第十四条中明确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争议解决机制。第十五条要求,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虚构或者夸大商品或者服务的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等消费者购买明显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

“这些规定直击了保健品消费骗局、直播诱导消费、网购退货难等痛点。”李斌介绍。

网购遇虚假赠品营销,消费者提出上诉,法院判决商家与平台三倍赔偿。来源:央视截图

网购遇虚假赠品营销,消费者提出上诉,经法院判决,要求商家与平台退一赔三。来源:央视截图

下单后,商家说好的赠品不给了怎么办?2023年4月,来自广州的七十多岁的陈先生就遇到这么一件事。于是陈先生将商家和网络平台一同告到法院要求赔偿。经判决,法院认定商家以赠品诱导消费却拒不履约构成欺诈,判决网店退货款、承担运费,并赔偿。被告某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广州互联网法院法官王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介绍,本案中的陈先生年纪较大,触网经验不足,极易在网购中上当受骗。司法实践中一般对老年消费者群体的合法权益予以倾斜性的保护。

握紧“自护伞” 守好“钱袋子”

在法律护航之外,老年人又应如何筑牢自身防线?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北京市实现者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晓晶向老年朋友提出三点建议:绝不相信任何“天上掉馅饼”式的利诱;要抱着宁可失去所谓“机不可失”,也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的理念,不给诱导人任何机会;不要轻易点击不能确定的按键、链接或提示。

守护好“钱袋子”,除了老人握紧“自护伞”,更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

“社会各界要协同推进适老化消费教育。”李斌建议,可通过老年大学课程、社区3·15普法活动及媒体专栏等,鼓励老年人系统学习网购维权知识。同时电商、直播平台应强化适老化改造,如推出“长辈模式”专属客服,以及对适老化产品及其推广渠道进行严格审核。

“还需构建适老化维权支持体系。”吕晓晶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推动电商平台简化投诉流程,建立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明确侵权认定标准与举证指引;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可探索小额诉讼速裁机制,降低维权成本,并通过社区普法加强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

“要鼓励家庭协助维权、支持公益法律援助介入,形成社会协同的维权网络,方能切实保障银发群体的消费权益。”吕晓晶说。

“聚焦新型消费乱象”系列报道:

谁来守护心灵“体检报告”?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方琳
5638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内蒙古教育系统24支合唱团齐声歌唱礼赞百年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